只要王晨想重新將空間站升級一遍也不是什麼問題。
麻煩就麻煩一點吧,無所謂了。
飛船方面的設計圖二狗子還在繼續完善,工廠方面大量的裝置已經開始入場。
尤其是自己所下的訂單正在源源不斷的從全國各地發來。
周邊三個專門用來儲存的倉庫已經快要被塞滿了。
王晨估計最多在二月初就能完成全部的設計圖。
到時候三個船廠同時開工,自己就可以正式對外公佈下一輪的計劃。
算了算時間,以目前三個工廠所配備的三千臺多功能機器人來說,做多大半年這飛船應該就能夠搭建完畢,
畢竟模組化雖然生產很繁瑣但組裝起來就和搭積木沒什麼區別,只需要按照圖紙安裝就行。
最麻煩的可能還是後續安裝能源核心。
不過那都是後話了,況且在機器人全天二十四小時無休的工作下,再麻煩的東西其實也就那樣。
飛船的事情並不需要王晨過多的操心。
在整體設計圖不做更改的情況下,交給二狗子進行完善就行。
王晨現在琢磨的是要不要開始下一輪的研究。
航天開發是需要時間來推進的,等到飛船建好並在火星建設基地,那再快也要兩年。
總不能自己這段時間就天天看著設計圖發呆吧。
所以很有必要再給自己找點事做。
對於現在的王晨來說,急需的技術都已經ok,在原材料沒有突破之前,更高階的技術想研究也倒騰不出來。
在家裡琢磨了半天,王晨也是把目光鎖定在了生物側的技術之中。
要說現在人類已經具備了踏入深空的能力,但卻缺少足夠的壽命來刺激發展。
一個人就算能活一百年,真正能夠創造價值的時間也就是二十到六十歲之間。
這短短的四十年對於漫無邊際的宇宙來說實在是太短了。
任何一個能夠踏入宇宙的文明都會想盡辦法來延長自身種族的壽命。
光是這裡面的分支就多達好幾條。
有走機械飛昇的,有走基因融合的,也有走基因強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