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車有四十多輛,大炮起碼70門以上,用汽車牽引的。”
電臺的那頭,應了一聲:“行,你們注意安全,順便注意看看後面還有沒有,沒有了就撤回來吧!
我報告回去!
天快黑了,才到達十里坡,看來今天又打不了了!”
莫的村。
陳瀟的臨時指揮所,軍事地圖上一個代表日軍的箭頭,已經到達十里坡。
十里坡這個名字,不是原來有的,而是陳瀟他們的偵查人員為了方便辨識,專門給這些比較有趣的地方,重新起名字。
比如說,十里坡這個地方原來就沒有名字,可能有個緬甸名字也不知道。
但是它距離莫的村的直線距離恰好就是10公里左右,所以陳瀟就給他取了個名字,叫十里坡。
&n的時候,有一個彎道,他們描繪地圖的時候,就把這個彎道稱之為八里灣。
&n有一條河,河上有座石橋,那個就叫五里橋。
所以前面的偵察兵報告回來說日軍部隊已經來到了十里坡就知道,日軍離他們不遠了,直線距離只有10公里了。
寒來的一號崗,報告完,又等了一段時間後,沒再看到有後續部隊,就該悄咪咪的撤了,但是他在撤退的時候,突然一驚。
右手持衝鋒槍,左手衝身後的副班長做了個手勢,副班長收到訊號,帶著幾個戰士從另一邊包抄過去。
在他們下方。
山間只有本地人知曉的小路,有十幾個孩子,手裡拿著長刀和弓箭,行走在山林之間。
小路看來是常有人走,雖然不算好走,但走個幾步,就有一塊石頭作為路標。
因為,在這種叢林裡面,只要下雨,就算你在一個星期前用長刀砍出一條小路,一個星期後,野草都會長滿那條千辛萬苦才開闢出來的小路,一切又會恢復到從前。
除非,你在開這條路的時候,想辦法,用石頭,鋪出一層底。
當然,在這種崇山峻嶺裡面,想拿石頭鋪出一條路,那是不可能的,那得多大工程?
可如果說,祖祖輩輩就這麼走下來,每個人每走一次這條路,都會撿一塊石頭,扔在自己走過的路上。
這樣長年累月之後,這路就成了!
當然,如果走的人多,那不用撿石頭都可以,畢竟魯迅先生都說了,這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
(這種習俗,在我國西南有些地方有,有些地方沒有,越南有些地方有這個習俗,緬甸北部有些地方有這樣的習俗。
當然,要是那個地方有深山老林的,才會有這種習俗,老人們迷信的話,叫敬山神,其實最開始出處是每人拿一塊石頭,長年累月能鋪出一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