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打下來兩架戰鬥機,一架轟炸機,地上的戰士們都看到了。
歡呼的過去,把空投下來的箱子撿回來,開啟。
裡面是兩臺無線電,以及各種替換,補充,維修零件,還有電池以及手搖發電機。
最後還有一個密碼本,密碼本上有一封信說明印度那邊盟軍指揮部的意思。
“校長,這是啥意思?”
陳瀟看了信,並不在意地把信給常乃超:“送過來兩個無線電臺,還有密碼本,讓我們聯絡他們!
表面上是讓我們時刻保持聯絡,讓他們那邊也清楚戰場情況。
說是這麼說,但保持聯絡之後,可能還打算讓我們聽指揮!”
常乃超點頭:“有這個可能!”
陳瀟笑了一聲:“一群不會打仗的英國人,美國人,來指揮我,想啥呢!
不管他們,準備打仗!”
在日軍的必經之路,他們的尖兵部隊,白天會搜尋路兩旁的500~700m範圍。
&n範圍,這才是正規行軍應有的警戒。
所以,歷史上能成功的給日本人打埋伏,那都是非常有操作技術的活,要不然根本就不可能!
一般來說,跟日本人打仗,埋伏是很難可以做到的,都是面對面的硬打,除了小股部隊的游擊戰以外,大隊人馬的話,只能是拉開架勢,硬橋硬馬打一場。
要不就是穿插,非常迅速的穿插,這需要非常敏銳的戰場觸覺,這不是一般人能幹出來的,一般人也幹不出來。
所以在抗日戰場上,大多都是硬碰硬的對撞,拼起來當然是武器裝備佔優勢,並且軍隊的補給以及訓練都正常的日本人佔優勢。
既然埋伏不了,那就不埋伏。
不過,超遠距離的偵察以及報告這種事兒,還是要做的。
團直屬偵察連,一排一班班長寒來,仔細數著日軍經過多少輛車,車上大概有多少人,經過多少輛坦克,還有多少門重炮。
寒來原來不識字,在加入了西南醫學院義勇軍保衛團後才開始學習識字畫圖作業等,成績優異,特別是算數,算的特別快。
而且軍事素質不賴,所以被挑進了團直屬偵察連當了一個班長,現在他正拿著鉛筆在算,一輛軍車拉30人,一百四十多輛軍車拉多少人?
這樣的車隊,有三個,還有三輪摩托車隊,以及腳踏車隊。
算完了他得拿無線電給報告回去。
“連長,一號崗報告。
敵人全部部隊已過十里坡,日軍坐卡車以及摩托車還有騎腳踏車的,保守估計15000人左右,特別是騎腳踏車的日軍很多,他們推進的速度也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