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卻沒想到晉龍泉竟然要直接辭去差遣,到晉莊成身邊打點雜務。
晉莊成或許前途無量,但問題是,作為晉氏族人,晉龍泉這時候不應該藉助晉莊成的庇護,在仕途上有所突破嗎?
怎麼會選擇到晉莊成身邊任事?
晉莊成再前途無量,即便將來有躋身執政之列的可能,但只要沒有開衙建府之權,就沒有資格直接舉薦身軍的幕僚、私吏任官。
在這一點上,徐懷看似官職不顯,卻能自行舉薦任命楚山行營以及申州地方的將吏,實際上相當於在申州擁有開衙建府之權;而追隨徐懷的嫡系親信,這次也基本都獲得官身。
程倫英還想著以晉龍泉的資歷,先隨他在府兵馬都監司任事一兩年,然後在當下特殊時期,放到某縣任縣尉、典吏或巡檢使,也就自然而然完成從吏到官的轉變。
“嗯,正準備這一兩天就找縣尊請辭呢。”晉龍泉語氣肯定的說道。
“……”程倫英雖然感到意外,但他也不會與極可能成為襄陽新貴的晉莊成爭人,稍作沉吟,問晉龍泉,“你到晉郎君身邊,應該更有大用,只是可惜南陽又失大將。對了,你覺得仲和這人如何?”
“……”晉龍泉沉吟著,覺得程倫英這個問題有點難以回答。
仲和作為仲氏上房獨存下來的獨子,桐柏山匪亂期間,為雪族滅家亡之仇,率領仲氏殘族子弟追隨徐懷抵抗匪寇,表現極為突出,甚至不在唐盤、徐心庵等人之下。
在桐柏山匪亂結束之後,仲和卻並沒有與徐懷等人一道追隨王稟北上,而是選擇留在桐柏山埋頭苦讀,一心想透過科舉踏入仕途,也順利透過州試。
奈何胡虜南侵,去年本該進行的貢試停廢,仲和的心願自然落空。
仲和也因此與楚山眾人越走越遠,楚山置縣後,心理落差極大的仲和最終選擇離開桐柏山,居於泌陽。
程倫英要重整地方兵馬,仲和絕對是合適的人選,但晉龍泉此時很清楚程倫英的顧忌是什麼。
那就是仲和與楚山到底切割得徹不徹底。
且不管程倫英他個人對楚山的觀感如何,他自己心裡都應該很清楚,包括新任南陽知府寧慈在內,士臣群體是不希望新整編的南陽府軍,跟楚山有什麼瓜葛的。
晉龍泉嘛,很早就跟楚山切割了。
晉莊成調入襄陽得以重用,在寧慈、程倫英等人眼裡,晉龍泉更沒有跟楚山牽扯不清的可能,所以說程倫英的第一選擇是晉龍泉,而非他人。
程倫英在這個問題上請教晉龍泉,除了相信晉龍泉不會替楚山謀算外,他身邊對仲和了解、熟悉的人也極為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