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氏心裡刀割似的,聽到寧昭昭的名字只覺得更難受。一夜之間,她只覺得眼前的丈夫變得無比陌生。從前輕聲細語體貼她心思的人,如今卻面無表情地說出這種讓她心裡難受的話。
寧葳又道:“要不是你平時沒看好她,讓她闖出這種禍,我又何至於這麼丟人?如今全京城上下,都知道我寧葳的兩個女兒都被弄進了大牢!”
胡氏不搭腔,只是低下了頭,心裡開始有了自己的盤算。
她已經不再年輕了,如今更心疼的是自己的兒女。寧葳固然讓她傷心,可是為母則強,如今寧苒苒已經下了大牢,她再難受也只能先撐著。
寧葳已經指望不上了……若是連她都只顧著自己傷心,那麼苒苒要怎麼辦?
想通了,她便也不纏著寧葳了,低著頭回到了吟翠居,並把下人叫來,細細地詢問了一番。
“這麼說來,宋家那邊竟也沒有動作?”胡氏微微皺眉。
按理,接管這個案子的是鎮遠侯府的世子宋顧謹。那麼等於就是事情落到了宋家頭上,宋家是要給秦皇后一個態度的。
宋貴妃為人非常低調溫順,一直小心侍奉秦後,而且頗能顧全大局。難道這次,會由著自家子弟把事情鬧大。
去打探訊息的下人小聲道:“聽說是榮睦大長公主出面,在秦皇后跟前兒說了,要把事情查清楚……免得有別有用心的人,把秦縣主當了槍使。”
胡氏聞言就一凜,只覺得寧苒苒的處境又更不妙了一些。
“大長公主怎麼會摻合到這件事裡來?”
那位公主一向圓滑……
下人道:“這個小人也不知道。但是小的聽說,宋貴妃娘娘昨日是出了宮的。昨個兒一整天,也沒聽大理寺提人審案。結果哪知道今兒一大早,大理寺就熱鬧起來了,二小姐就下了大牢……小的仔細打聽過,只道昨天晚上大長公主在皇后娘娘跟前說了那話……不知道有沒有關係。”
胡氏咬牙切齒地想,當然有關係!
只是大理寺的手腳這樣快,還是出乎她的意料之外。昨天晚上大長公主進了宮,今兒一早大理寺就拿了寧苒苒歸案,然後審案下大牢……
一切彷彿按部就班。
肯定是背後有人在推這個手!
胡氏在心裡把自己這幾年交好的人家都過了一遍,可是秦皇后下令要徹查,恐怕誰也沒那個面子壓得下。
只是……大佛指望不上,小神卻不一定。
胡氏想起寧葳有個同鄉小子,前幾年考中了狀元,好像現在就在大理寺任職。他母親逢年過節也來相府走動。
“大理寺是不是有個年輕的寒門官員,好像姓左……叫左頌耽?”胡氏道。
“回夫人話,您說的,可是左寺案卿,左大人?”
“原來已經升了寺案卿了麼……”胡氏若有所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