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
魏徵死死地盯著李世民,一字一頓道:“陛下請慎言!”
“不管他們做過什麼,又有多麼的不情願,但這次宣州之事他們沒有過錯,反而有功。”
“臣聽姬松說過一句話。”
“他說做事看人有兩種,一是論心不論跡,也就是說不管這人能不能做成事,但只要沒有壞心思,那麼這人就能用,卻不能大用。”
“二是論跡不論心,我們不用管他心裡怎麼想的,哪怕他們心裡能把我恨死,但行動上卻支援我,並且還做的很好,那麼就不要管他心裡怎麼想了。”
“論心不論跡,論跡不論心。”
李世民仔細品味這兩句話,越是品味越是覺得這話有理。
魏徵不管皇帝心裡怎麼想,苦口婆心道:“所以,陛下不要管他們心裡怎麼想,但這次他們確實為百姓做好事。”
“姬松頒佈的用工三禁令,現在在宣州已經是家喻戶曉,大多數世家都能接受。”
“雖然不能保證所有人都能執行,但這樣做卻在很大程度上約束了世家的行為,不敢過度迫害百姓。”
“都是望族世家,他們紮根當地,就要有良好的門風,更是在意這些風評。要是有世家殘害百姓,那麼三條天下人都接受的禁令,就成為了他們頭上的刀,使得他們不敢過分。”
魏徵雖然眼睛看不見,但心中明白的很。
姬松沒有用法律來達到自己的目的,越是用這種契約和約定成俗的規定來約束世家行為。
這是全體世家都簽過字,畫過押的契約,雖然不具備法律依據,但卻比律法更加合適!
當他知道姬松的方法後,簡直就是拍案叫絕,這簡直就是天才的想法。
你們不是牴觸朝廷律法嗎?不是一直在鑽法律空子嗎?
那行,這次我不用律法,而是和你們商量。你們覺得怎麼做來的合適,然後在用強權強行讓他們不敢胡來。
之後形成大家都勉強接受的契約,並且公佈於鄉里。
“陛下,他們也是您的子民啊。雖然不怎麼聽話,但並沒有大錯。只要循序漸進,總有解決的一天。”
“但您這樣一刀切,不但姬松在宣州的努力全白費了,那好不容易約束世家豪族的約定,也將變成一張廢紙。”
魏徵跪倒在地,以首扣地,久久不願起來,大有不答應我就跪死到這裡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