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忘了,白銀中原缺,但其他地方不缺啊、
這要是被別的勢力或者國家看到漏洞,不出十年,大唐市面上的錢慌將更加嚴重!
三就是黃金了。
黃金的出現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中原文化對外輸出後和外來文化融合中原後的產物,它的出現代表著中原的貨幣體系終於出現了一個高等貨幣體系,那就是銅錢——黃金。
姬松清楚的明白,白銀時代還沒有到來,殷州雖然發現了,但白銀卻並沒有被太多的人知曉,大家也沒有習慣去使用白銀成為錢幣的概念!
而黃金不同,之前的黃金主要來自草原、西域等邊遠地區,而這些地區與中原地區交通不便,黃金運輸困難。而且,對黃金的開採技術也不夠先進,無法有效利用黃金資源。因此,黃金產量很低,遠遠不能滿足作為貨幣所需的數量。
其靚麗的色彩、稀有程度讓它成為中原皇室和貴族將其作為祭品和貢品,而祭祀神靈和上供頂層貴族的貢品它必須是稀有的,具有重大價值的物品,因此黃金漸漸成為了貴重、稀有,財富的象徵。
隨著中原或主動,或被動的對外貿易出現,西域,草原上的黃金漸漸流入中原。底層百姓一生基本上都不會使用到黃金,但商人和貴族就不同了。
從最開始來自皇室對貴族的賞賜,以及貴族對皇室的上供。黃金的也慢慢為人所接受,商人更是形成小錢用銅錢,大宗商業活動使用黃金的傳統。
不是不想用大家都能接受的銅錢,而是銅錢太重了。一貫一千文,要是一次性交易上萬貫,那是多要斤?
按照大唐貞觀通寶的制錢計算,一貫大約是六斤四兩,而一萬貫呢?那就是六萬四千斤。
如此,十萬貫,百萬,千萬呢?
那是多麼龐大的數字,要是都使用銅錢,大家也別幹別的了,就是路上運輸就能耗費大量的時間和損耗。
就好比你要用一萬貫帶去嶺南,想想,六萬多斤的東西從長安運到嶺南需要多少人?又需要多少消耗?
怕是一一個來回都趕的上所賺的利潤了,這如何能行?
所以,黃金成為他們唯一的選擇!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