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齡和杜如晦想說什麼卻不知道該怎麼說,姬松的辦法確實是極好的,要是施行的好,說不定就能解決之前所有朝代沒有解決的文武之爭。
但這樣一來他們文臣就顯得弱勢許多了,一旦不能插手軍政,那他們的權勢將減少許多。但這話能說嗎?
不能,一旦說了,你猜皇帝心裡會怎麼想?
皇帝會想著你一個位極人臣的宰相還想插手軍務?你想幹什麼?造反嗎?
所以他們只能打碎牙往肚子裡咽,不但不能說,還要極力支援,不然皇帝心裡就要不安了。
“姬松,你繼續..............”
“咦?人呢?”
就在回過神的李世民想要姬松再說清楚一點的時候,卻發現姬松不見了?
是的,在他們沉思的時候,姬松悄悄的走了。
該說的都說了,不該說的也說了。他敢說,在房、杜兩人還在宰相位置上的時候,自己就只能在兵部尚書的位子上坐著,一旦有異動,必然迎來他們極力打壓。
這不是人情不人情的事情,這已經是意識形態的問題了。
同樣也是自身信念之間的較量,姬松現在實在沒必要和他們硬碰硬,等,等到他們時代徹底過去,自己的時代到來,那時候才是自己理念實施的最好時機。
大唐還需要積累,還需要不斷的完善,而他們在知道自己的理念之後,必然會在這方面下功夫,雖然是防著自己,但也會給自己積累很多寶貴的經驗。
這不是一個人戰鬥,而是一個群體,一個意識形態轉變的戰鬥。勝者或許不會被世人銘記,敗者也不會有性命之憂,但卻失了自身的理念,這比殺了他們還要讓人難受!
為什麼年輕學子會和老時代的人發生激烈的衝突?別人不明白,難道姬松還不明白?書院,是書院的存在讓他們有了解放思想的地方。
在書院你只要不違揹人倫道德,那麼你可以幹任何事,卻不會有人告訴你這不能幹,這不能幹。在這樣的環境下,他們的思想極為活躍,加上不斷翻譯的極西之地的經典著作,柏拉圖的國度,共和的思想,各種各樣的思想不斷碰撞,誰也不知道他們會產生怎樣的新思想。
雖然思想自由,但也只限於書院當中,一旦有些人的思想過於駭人,自然會有人去指正,不讓其走上歪路。
他們的自由也只限於書院短短四年時間裡,出了書院也就步入了世間這個大染缸,到時候能有幾人還記得當初的理想?
但種子畢竟已經種下,或許是三十年,或許是百年,又或許永遠不會出現,但畢竟有了種子發芽的可能,而他,只要等待就行了。
正如房杜二人想的那樣,自己本就不是一個有大魄力的人,有時候隨遇而安才是自己的真實寫照,但這不代表著自己就沒有其他什麼想法。
只不過這個想法不需要自己去實施罷了,只有灑下了種子,自有發芽的一天,而那一天或許並不遙遠!
“陛下!”
看到皇帝發呆,房玄齡有些擔心叫道。
“恩?沒事,朕就是在想一些事情!”
沒錯,李世民確實在想事情,他有些看不明白姬松的舉動了,剛開始就夭折,並且好似不以為意,但以他對姬松的瞭解,這事絕對不算完。
看了眼鬆口氣的房、杜二人,他突然笑了起來!
房、杜二人不解,但李世民卻沒有要解釋的意思,只是低頭笑道:“真是有趣,有趣!”
說完之後大手一揮:“走,回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