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節度使?
你是節制所轄地區所有軍事的最高官員,甚至可以對轄區所有人一言而決,說是土皇帝也不為過!剛開始還好,唐明皇早期還算英明,能鎮得住這些人,但晚年之後,先有李相國,後有楊相國,再有他痴迷於楊玉環,寧願在宮中作曲,也不願去整頓朝綱了。
安祿山,史思明的反叛,徹底打醒的還以為處於盛世的大唐,邊軍戰力卓絕,國內軍隊卻早已成了爛泥,幾乎是一觸即潰,不到一年時間,安祿山等人就打到了潼關。
最後還向吐蕃借兵,劫掠長安之事,徹底斷送了民心!
大唐可以說到了後期,形成了兩個極端,國內將士戰力幾乎沒有,邊軍卻打得異族抱頭鼠竄。
可以說大唐軍事的精華全在邊軍,這簡直就是取死之道!
五代十國的戰亂,嚇怕了之後的兩宋,文人更是防武將如防賊一般,當兵的竟然要在臉上刺字?這樣一來凡是有點心氣的誰願意去當兵?兩漢以來形成的良家子當兵的慣例徹底斷絕,軍中都剩下了些什麼人?
流放的囚徒,流民,活不下去的難民,就算兩宋賦稅冠絕中國封建時代所有王朝,但還是被周邊異族打得只能防守!
更是創下了皇族大恥,使華夏蒙羞百年,後有朱元璋再造華夏天,這才使得華夏再次屹立於世界之巔!
但兩宋流傳下來的那些士大夫,在早期有著朱元璋,朱棣,仁宣帝壓著還算老實,但之後簡直就是兩宋的翻版,甚至有過之無不及,一品武將不如七品縣令,簡直滑天下之大稽!
隨後華夏再次沉淪數百年,差點永世不得翻身!
直到姬松前世的那個時代,華夏才再次屹立於世界之林,但也處處受制,謹小慎微,稍有不慎就是萬劫不復之地!
但想要讓大唐的軍隊成為後世那樣的軍隊,這簡直難比登天,根本就不可能。
不但需要足夠的國力支撐,還要在思想對軍隊進行改造,想要成為這樣的軍隊,姬松想想都覺得頭皮發麻!
“沒辦法,這事根本就不可能!”
姬松頭搖的就像撥浪鼓,苦笑道:“臣想臣已經知道陛下的打算了,請恕臣逾矩,但臣卻不得不說!”
李世民沉默片刻,道:“難道真的沒有辦法嗎?”
站在一旁的陳壽有些莫名其妙,明明每個字他都聽得清清楚楚,但連起來他怎麼就不明白了?
姬松想了下,說道:“有句老話說得好,國雖大,好戰必亡,忘戰必危!這句話將我們現在的情況都說完了。一個國家不可能永遠都在打仗,這樣就算是再大的國家也會崩潰掉;同樣的,國家也不能沒有戰爭,若沒有戰事,百姓雖然生活好了,但將士卻是廢了,一旦有敵人攻打大唐,大唐絕對撐不住的。”
“一支勁旅不是段時間能成就的,這需要大量的戰事,優勝劣汰,留下的都是強者。但敵人會給我們機會嗎?”
姬松搖頭道:“不會,他們只會加快速度滅亡我們!”
“在這中間有一個度,既不能讓將士們閒著,也不能天天打仗,最好的狀態就是一兩年一小打,九年十年一大打,再不行,也必須在二十年之內打一仗,讓軍隊中的新生代鍛煉出來,這樣才能不斷湧現出大量的軍事人才。”
“但這幾乎不可能,沒有一以貫之朝政穩定國策,新君上位能不能延續上任皇帝的決策,能不能有遠見,這都是制約。都說一朝天子一朝臣,說的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