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古道,灞橋之旁,楊柳錘地,清波瀾瀾!
當姬松再次踏上這座古橋時,已是臘月時節,走時楊柳依依,此時卻已是徒留枝條,伸入冰冷的河水中。
在灞橋的之上,太子李承乾帶領東宮屬官和禮部官員早已等候多時。
這次姬松除了自己之外,還有從海路返回大唐的數萬將士,這次他們是代表朝廷前來迎接的。
按理來說這是理應由禮部和宰相前來,但卻被皇帝指定,要太子親自前來,其中的意味,眾人都是心照不宣罷了!
姬松老遠就看到李承乾,看他神色還好,也就放心下來!
當得知皇帝要太子處理侯君集之事後,他就明白的皇帝的意思,無非就是一場考驗!
但只要是考驗,那必定有其目的,這事看起來按照正常程式走就是了,該殺的殺,該流放的流放,只要秉持公正之心,就不會犯下大錯。
但若只是這樣的話,也不必皇帝大費周章,他自己早就處理了,怎麼又將這件事交給太子?
李承乾要是真的這樣做了,雖然會贏得公正的名聲,但也失了人心,就算李世民不會說什麼,太子之位還是穩如泰山,但絕對會失望的。
如果是一個臣子,那麼如此做也是應當,但李承乾是太子,那他就不只能從表面看。
侯君集是什麼人?
那可是最早跟隨李世民打天下的老臣,這些年下來,門生故吏,手下將領更是多不勝數。
並且和大多數勳貴都有交情,有得更是生死之交。
按照大唐律,起兵造反乃是大不赦之罪,是要誅殺全族的,直系親屬更是一個也沒得跑。
這讓那些老臣能看得下去?
都是過命的交情,最後卻連個後都沒有,這能不讓他們有種兔死狐悲之感?
既要維護朝廷威嚴,大唐律法,又要合乎情理,這件事本身就是兩難的難題!
按下心中的思緒,姬松下馬來到李承乾跟前,行禮道:“好畤侯姬松不負皇命,順利帶回東征將士,現來繳令!”
“還請太子殿下示下!”
不管他倆私下交情如何,但在外人面前,該做的還是要做,不然明日姬松一個不尊太子,驕傲自大的名聲非得傳出去不可!
李承乾也明白,於是沉聲道:“現令大軍回營修整,三日後有功將士前來太極殿接授封賞。”
“好畤侯姬松勞苦功高,即刻卸甲,回家修養,三日後一同前往太極殿封賞!”
“臣姬松領旨謝恩!”
待正事完結,禮部官員前去犒勞將士們,李承乾身邊只剩下親信幾位,姬松這次才舒了口氣。
“侯君集之事你最後怎麼處理的?”
姬松小聲問道。
李承乾看到緊張兮兮的姬松,沒好氣道:“我有那麼蠢嗎?這都看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