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霸道絕倫的意境,將這方天地全部囊括在內,其勢之豪橫,控人心神。
“吼…”
“吟…”
此刻,隱於丁勉魂海中的聖猿之識、紫蛟之魄,突然自行衝出了丁勉頭頂。
只見,猿識虛影一晃,赫然立於了丁勉身後三尺處,沒了動作!
而紫蛟也在此時迅速收縮至一丈之長,盤在丁勉身上。
此時的猿識、蛟魄,仿若兩尊威風凜凜的戰神,將丁勉周身拱衛的固若金湯,水洩不通。
“嘩啦啦…”
一陣清溪流淌之聲,忽然在丁勉身邊響起。水流之湍急,愈演愈烈,大有一鼓作氣、匯聚江河之勢。
與此同時,丁勉周身霎時間變得青光流轉,一股白色的浩然正氣,如驟然升起的山霧,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自虛空飄至其頭頂,盞茶之間便將丁勉吞沒。
“吾善養吾浩然之氣。
何為浩然?
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
其為氣也,配義與道;
無是,餒也。
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
一道滄桑、古樸的聲音自丁勉魂海響起,其音之神聖,仿若聖人講道。
儒義之高覺,餘音繞樑三日不絕,聞之可固神安魂,換血洗髓,才氣流轉生生不息。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儒之道,在於胸懷仁義,無愧於天,直視本心!”
隨著最後一句儒道總章在丁勉魂海響起,虛空中的陣陣白氣開始從其頭頂百會穴,迅速飄下,最後匯聚在了丁勉胸口的膻中穴中。
白氣愈積愈多,盞茶之間便已白氣化液,凝為了一絲毛髮粗細的乳白色細絲。
才氣如絲,念頭通達,心如明鏡,文意罐體,文眼初生,是為明心見性。
至此,丁勉儒門大開,正式踏入了儒士九境之一的儒童境。
然而虛空中的白色浩然正氣,並未停止向丁勉的灌輸,依舊順著其頭頂的百會穴,迅速向譚中穴匯聚,絲毫沒有停滯的意思。
丁勉前世蓋因魂魄不全,只能精讀《經史子集》,卻不能真正步入儒道殿堂,而今他魂魄已補全,甚至超出了凡人的範疇,厚積薄發下,儒道修為自然芝麻開花節節高。
才氣如針,妙筆生花之儒秀境…
才氣如指,出口成章之儒舉境!
“噗通…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