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已經是七月,王彧也應該到長安了,他會不會見到天子呢?
“可以,騎卒本是衝鋒厲士,我看太史子義亦是驍勇善戰之人,由他統領騎兵營沒問題。只是破陣營首先接敵,非勇猛之人不可統,李典似乎……”
王朗沒有說下去,但劉達明白他的意思,就是李典看起來像是個讀書文人,不似武將。
也難怪王朗會有此疑慮,李典少年時候就好學而不喜兵事,隨師就讀春秋左氏傳,博覽群書。
但是張峻和李整都已負傷,現在實在是無人可用,所以才想讓李典來頂上。
不過王朗的提醒讓他想起,前世讀三國志的時候注意到的一件事,那就是李典之死。
按史書的記載,李典應該是和張遼樂進一起守合肥,然後和張遼率八百步卒出城衝擊孫權十萬兵圍城的時候戰死,或者是受傷後不久就死的,這點從他和夏侯淵一樣被諡為愍侯可以看出。
那一戰後李典僅被增邑百戶,而和他一起出戰的張遼則被拜為徵東將軍,就連守城不出戰的樂進都被增邑五百戶,由此可知李典功勞最小。
由此也可見,李典並非是一名勇將,而只是一名儒將。
或許李典真的不適合統領破陣營。
劉達同意了王朗的意見,頷首道:“王將軍所言極是,是我失慮了,依王將軍看來,如今軍中可有合適之人?”
“于禁於文則倒是可以,只是此人頗有將才,讓他來統領破陣營,不免有些大材小用。”王朗說到此處搖了搖頭,繼續說道,“我麾下有一軍侯名喚嚴雄,此人勇猛威武,力大無比,少君若是願意,可暫由他統領。”
“王將軍慧眼識才,所薦必是材堪其用,那便由嚴雄暫時統領破陣營。”
劉達笑笑言道,他這可不是奉承話,也不是無奈之言,而是確實對王朗識人之能的肯定。
呆坐一邊的劉岱一直插不上話,此時見二人已經談妥騎兵營和破陣營的事情,才呵呵一笑道:“文弘,前幾日太史子義來到大營,說欲尋你,知道你帶兵去襲擊黃巾後便離營去找你,說要助你一臂之力,幸虧他去了,救了你一命。你當初向我推薦子義,可說是識人於微啊,也不枉你對他的看重。”
劉達只是笑笑而對,因為有王朗在旁,有些話他不太方便和劉岱說。
在劉達心裡,想要培養和重用太史慈,不僅因為太史慈的勇猛和狡智,更因為太史慈是青州東萊人,和他們是同郡。
這個身份,可以讓太史慈對他們更加忠心,而他劉氏父子,也該培養幾個忠心可靠的將領了。
就像曹操身邊的曹仁曹洪和夏侯兄弟,劉備身邊的關羽張飛一樣,可以完全放心的把兵權交到他們手裡那種。
三日之後,斥候回報說黃巾集結了十五萬士卒,正向大營而來,已經行至二十里外。
在這三日之中,不少東平和山陽的豪族大姓,知道了劉達率軍襲擊黃巾大營,重創黃巾賊人。為了護住自己的家園和財產,不少人帶著家兵家客來投軍,人數達到了四千多人,且全部是青壯之人。
對於剛剛損失了數千人馬的漢軍來說,這無疑是一支生力軍。
但是他們未經訓練,作戰經驗甚至不如經過數戰的黃巾,上了戰場未必能敵得過黃巾士卒。
因此怎麼用他們成了劉達時時思考之事,而在斥候來報說黃巾即將來臨的時候,他想到了一條曾經用過的妙計。
“計雖已老,卻有不同。”
劉達自言自語之後獨自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