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帶著周尋,和柳渠帥王渠帥,還有十幾位營帥,又聚在一起商議。
此次漢軍襲營,四個黃巾大營損兵折將,讓他們全部人都感受到了漢軍的悍勇,然而與漢軍的決戰還是勢在必行。
他們一致議定,為了確保自己的退路通暢,由王渠帥率領六個營的人馬,去攻濟北,以求打通回青州的退兵通道。
其餘四個營跟隨高渠帥和柳渠帥一起與漢軍決戰,替補遭受重創那四個營的兵力。
黃巾自從南下在鉅野損失了兩萬餘人,如今又損失近兩萬人,合起來已經是有四萬餘人。
對於有三十萬黃巾卒的他們來說,或許還不算太多,但是由此帶來的影響是他們無法估量的。
對漢軍畏懼的心理在黃巾各營中漫延,甚至於有人在傳說漢軍是殺不死的神卒,而率領漢軍的劉達是天神將軍,一時之間黃巾各營中人心惶惶。
三位渠帥和各營營帥禁止眾人談論漢軍,話可以不說,然而心裡卻都在想。
王渠帥在無鹽聚集了六個營的六萬人馬,還有十多萬隨軍家屬和後勤,往濟北國行進。
高陽則是和柳渠帥一起,帶領十五萬黃巾卒向距壽張城五十里的漢軍大營行進,準備與漢軍決一死戰。
周尋的營卒損失過半,他帶著兩千人充當高陽的護衛。
…………
劉達當日受傷回營,行進十餘里後便遇到了率領五千人馬前來接應的呂虔。
回到大營,他不顧腿上傷勢,堅持把阿福豐厚安葬之後,再讓醫師治傷。
吳白、張峻和李整傷勢較重,經醫師包紮用藥之後臥榻休養。
于禁和李乾則傷勢較輕,仍能如常統兵。
“父親,王將軍,如今破陣營僅存一百多人,騎兵也只剩三百餘騎,若想破敵之陣,此二營尤為重要。吳校尉和張校尉皆已負傷,依我看,王將軍所統五百騎兵與吳校尉所餘下的三百餘騎合併為一營,暫由太史慈任為校尉統領。破陣營再從軍中選士補充,暫由李典任為曲軍侯統領,你們看如何?”
劉達找來王朗,拉著一起見劉岱。
太史慈救了劉少君,無疑功勞很大,任他為校尉不會有人不服。
到目前為止,李典還沒有什麼突出的功勞,只能暫且任為曲軍侯。
倒是李整護救劉達功勞要大得多,等此戰結束,也得任他為司馬或是校尉。
還有吳白和張峻功勞都不小,不過他二人已經是校尉,目前也沒有再升的空間,升為將軍他們眼下還不夠資格。
此時的將軍和校尉,只是統兵的將領,沒有如那些名號將軍和校尉一樣佩印掛綬。那些名號將軍和校尉,一般要朝廷才能封拜,或者是將軍幕府的任命。
劉岱現在僅僅是兗州刺史,沒有將軍之職,比如曹操歷史上在討董的時候,就給自己弄了個將軍名號,叫行奮武將軍。
行奮武將軍的意思,是未經朝廷的封拜,沒有印綬,但是他有執行奮武將軍職責的權力,也就是有統兵之權。
建安元年的時候才被朝廷正式拜為建德將軍,很快又遷為鎮東將軍。
劉達心裡相信,別駕王彧此次去長安,如果能夠安全到達又見到天子的話,幫劉岱弄回來一個將軍職位應該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