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錢?”
楊白起一臉平靜。
“9000萬歐!”
弗蘭克答道。
楊白起一驚,終於變了臉色。
想不到拜仁這個報價會跟德轉自己的身價一樣。
一般來說,球員的轉會費都會比身價高。
但自己崛起時間不長,這個身價是有很大水分的。
拜仁肯花這樣的代價誓要拿下自己,足見拜仁的實力和對自己的重視。
同時,楊白起也有點失落。
說實話,短短几個月,他已經對不萊梅產生了感情。
斯克裡普尼克、尤努佐維奇、巴特爾斯以及皮薩羅等人不斷浮現在他的腦海。
還是古人看得透,說出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這樣的至理名言。
楊白起也見識到了什麼叫利益至上。
為了俱樂部長遠利益,楊白起就是一件商品。
其實頂級足球比賽除了競技層面的好看外,背後的資本運作貫穿著世界足球的經濟形勢。
尤其是發達聯賽,比如五大聯賽,往往他們的球隊球員流動性很大。
而像一些小聯賽比如亞洲國家的聯賽等,受制於政策和外援限制,在轉會市場中的頻次並不大,所以對轉會操作的經驗必然沒有五大聯賽要強,這也是中超俱樂部經常會被外援戲耍的原因所在。
說白了,並不是足球運動員自己願意選擇合同到期前轉會,而是他所在的俱樂部必須要這麼做才行。
關鍵是一個球員達到了可以轉會的級別,那麼一定是對買賣雙方都有價值的,不是在自己的母隊踢出價值,就是買家也就是求購方認為他有價值。
比如一般在A隊踢不上主力的明星到了B隊教練那裡就很值錢,當然這裡面有很多經紀人、教練和其他工作人員拿佣金的問題所在。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不是每一筆買賣都是物有所值和物超所值,不然就不會有水貨的存在了。
俱樂部在簽約每一名球員時都要制定非常嚴格的合約制度,比如簽約2年、3年甚至5年或者更多年。
在此期間必須要保證俱樂部的利益最大化,和平衡達成交易的各方的一個心理平衡。
如果一個球員到了自由身再去轉會,那麼一定是沒有市場的球員。
若此球員一旦有市場,俱樂部必然要在一個最為合適的時機,拉上所有掩護同伴(其他無意購買但是假裝放訊息購買的俱樂部)來抬價到一個合理的價位然後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