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蠢驢蠢驢,應該就是來源於黔驢技窮這個典故。
使人無知的後果很明顯,那就是使人變成驢頭,然後被老虎吃掉。
剛開始,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
猛虎會因為無知而懼怕驢子,而驢子因為蠢而不知道逃走。
後來,猛虎經過一系列的試探而知道黔驢技窮,最後把驢子吃掉了。或許直到被咬死之前,驢子才從無知變為有知。
猛虎和驢子一開始可以相安無事,是因為無知,可隨後事情的發展就沒有那麼簡單了。
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現實,壞人可以用禮來束縛,但如果狗急跳牆,難免不會在需要生存的時候對好人下手。
使人無知,根本是不現實的,把眼光放大一點,非洲大草原上,獅子和斑馬在野外生活,雖然是動物,但都是有知的,更不要說人了。
道法自然,非洲大草原就是最好的例子。
斑馬在看到自己的同伴被獅子吃掉後,就知道獅子是他們的天敵,這一點無可避免;獅子在吃到斑馬肉後,就知道斑馬是它們的食物;這一點也無可避免。
顯然道家的那一句話不切實際。
更何況壞人和好人都是人,好人可以因為經歷過的一些苦大仇深的事情而變成壞人;壞人也可以因為大徹大悟而改過自新。
正是因為這件事,宣博益才站到了孔子那邊,認為根本沒必要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看成是獅子與斑馬之間的捕食與被捕食關係。
弱肉強食本就不是同類相殘,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因為人可能是宇宙中最先進的種族,那些復刻在基因裡的記憶與秘密。
對此,宣博益雖然不站在道家那邊,但他還是吸收了道家的某些重要思想。
他並不全盤否定道家思想,也不全盤肯定儒家思想,對於佛家思想也是取其精華,他只是更偏愛儒家的思想,最終他透過知、行、學、思、耐與感悟成就了自己的思想。
如果要問宣博益的思想屬於哪一家,他會說自己的思想屬於他自創的“實家”與“生家”的合一。
實家思想為聯絡實際,相信現實,信仰現實,人的精神需要和物質需要都屬於現實需要,是特殊的現實主義。
生家思想為珍愛生命,熱愛生活,活得有價值,有意義,生命高於一切,人的精神需要與物質需要也都屬於生命需要,是生命主義。
合起來為實生思想,就是認為生命是真實存在的,應該聯絡實際好好珍惜,將其緊緊握在自己手中。
“姐姐,我想一直都跟著您。”小蛇期盼地看著汐兒說道。
“嗯,既然你已經覺醒,那就跟著我吧。”汐兒摸了摸小蛇的腦袋。
話雖如此,有主僕契約在,小蛇想不跟自己都不行。
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沒錯,自己是對的,人無精神而不立,殊不知一個現象會有多種解釋,連宣博益都不認為自己的理解就是絕對正確的。
但是,偏偏有人想用自己的思想去攻擊別人的思想,強加給別人,用尖酸刻薄的話語妄圖顛覆別人的認知和三觀,也有人固執地守著自己的思想,對任何別人的思想都不屑一顧,以至於不能耐心吸收別人思想中最積極先進的東西。
對於這個現象,汐兒選擇在與人交流哲學思想的時候,以謙虛的態度,將他人意見保留,以免去無關緊要的爭辯,求同存異,避免矛盾衝突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