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人可能總覺得創業圈是個神秘莫測的行業,裡面充斥著各類科技大佬、風投大佬、以及私募大佬。實際上也是這樣沒錯,但任何大佬在最開始的時候,都曾經是屌絲來著。
喬布斯、蓋茨、貝佐斯、馬斯克、扎克伯格最開始創業的時候,誰知道他們是誰?不過是功成名就後被奉上神壇,再加上善於營銷的團隊,把他們捧成人人豔羨的腦性感成功人士。
扎克伯格其實是朝露在美國的高中學長,他們上同一所寄宿學校,扎克伯格比她大上一屆,兩人曾在校園裡抬頭不見低頭見,上同樣的數學和物理課程。
那時候他不過是個面板白皙、長相清秀、說話靦腆的猶太男生,怎麼可能預見他之後會因為建立臉書社交網站而成為科技新貴?畢竟就連扎克伯格自己都不能預想到未來,他最開始的目的不過是為了在大學照片資料庫裡瀏覽美女,讓大家互相pk美貌值而已。
不能說扎克伯格對她做過什麼猥瑣的事情,但是,在高中時期,他就是個略帶些窘迫但又很想跟漂亮女生髮生些什麼的nerd。所以說,生理本能有的時候真的是我們人類前進的動力與推手。
再說陽翰笙,他在創立現在的公司前是個計算和神經系統領域的博士生,放在頂尖的全美大學裡,沒有一萬也有八千。雖然他有過以代號聞名網路的少年駭客時期,但之後覺得駭客們雖然很酷,但並不具有生產力,所以放棄了在網路安全破壞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轉而鑽研計算機視覺技術。
他喜歡做有挑戰性的事情,並認為科技應當“以懶為本”,也就是說科技需要自動地幫人類做事,在他眼裡這才是更酷的事情。那個時候,人工智慧的概念還沒有普及化,只是計算機行業內一個剛剛興起的分支。
他也不是單純因為功利性地看準了這個分支未來的發展,而是更加看重自己在這個朝陽行業裡面具有廣闊作為的空間。倘若做出些前所未有的成果,幫助推動科技的改革,豈不是可以名留青史?
故而陽翰笙一下子紮了進去。除了老本行電腦科學專業之外,他還特地申請了加州理工大學的中樞神經系,想要人腦、電腦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因為要想了解人工智慧,必須先了解人,學習認知科學與神經系統科學,才能做好人工智慧的系統。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隨著他真的深入精神物理和神經系統科學研究之後,陽翰笙發現實際的研究成果距離真正能轉化成演算法還有很遠的一段距離。
在美國,生物學實驗還屬於勞動密集型,大部分生物系博士學生每天做的工作,和麥當勞餐館做漢堡的工人並無二致,兩者收入也差不多。在研究人腦領域,絕大多數研究人員沒有資源和機會去做真正的科學探索,而只是把大量的時間和心血花在“幹零活”上。
於是,在博士生涯的後幾年,陽翰笙又及時調整方向,重新迴歸到自己本科時所側重的計算機視覺研究了。在他發生“心境變化”的同期,計算視覺研究這個領域也發生了變化。
在2005年以前,計算機視覺研究最好的工作成果幾乎都是大學研究出來的,或者是微軟研究院這類研究機構研發出來的。但在之後的那幾年,學術界再跟企業界相比,在研究成果與實際應用上看就遜色得多了。
當時特斯拉、谷歌、優步等科創公司紛紛斥巨資做無人駕駛方面的研究,想要率先搶佔未來市場,而各大天使投資人和風投基金也開始蠢蠢欲動、廣泛查詢合適的標的。這一切都讓觸角敏銳的陽翰笙覺得,開個公司做研究的條件成熟了。
萬事開頭難,他幾乎是全身心的投入到創業當中去,難免在那時候忽略了他的家庭生活。而為此,他也確實被前妻還以重重一擊。然而事實證明,他的方向和時機都是對的。陽翰笙靠著過硬的技術,擅長運營和管理的共同創始人,以及給力肯幹的團隊,贏得了諸多基金的青睞,儼然成為自動駕駛裡眾投資人趨之若鶩的創業者。
他的公司“極簡未來”已經融資到d輪,在nasdaq上市指日可待。目前眾多投行在他身邊像蜜蜂聞了蜜一般嗡嗡直叫,希望拿到極簡未來首次公開發行的專案。他和主要負責管理運營的共同創始人平分秋色,兩人共佔了25%的股份,再有10%設為員工獎勵池,剩下的部分則由不同融資輪次進來的風投和私募基金瓜分。
上市之後,一早介入的風投基金大機率會全部賣出手中的股份變現,獲取豐厚的回報率。晚期進入的私募基金則見仁見智,有些喜歡拿長線,有些則選擇儘快落袋為安。
不要以為只有演藝圈的明星才有粉絲,陽翰笙在創業圈裡也是赫赫有名的一枚大神,迷弟迷妹在後面打堆,只不過做他的粉絲對專業知識的要求較高,一般人都不知道他每天在幹啥,當然更無法瞭解這其中激動人心之處。
每當他出席創業者論壇抑或是人工智慧領域相關的會議,總有一堆理工科後輩弟弟和妹子爭相上來與他合照,羞澀地討要他的聯絡方式。
當然,他已過了虛榮的年紀,不會陷入這種浮雲一般的人氣當中洋洋自得。世人追求強者,如果你能證明自己可以領先行業、替投資人賺錢,那麼會有大把的資本和人才找上門來,任你挑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