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把最底層確定,然後確定了最上層,接下來就是填充中部的空間。
但在做這個工作之前,安楷找了個臺階坐下,開始仔仔細細的思量。
這個中轉站,到底是個什麼定位。
是單純的中轉站呢?
還是一個載具製作和出入的基地呢?
還是說更進一步,直接把它弄成一個工業基地呢?
製作載具,需要的材料可不簡單,越是高階的載具,材料就越複雜多樣。
按照正常的邏輯,類似這種工業高度整合化才能製作出來的東西,最好是配套一個生產基地才更合適。
比如說從挖礦開始,礦井、熔爐、各種材料製備裝置最後到生產組裝線,一條龍的服務才是最好的。
系統提供的材料瞬移,是很短的一段距離。而如果用傳輸帶來傳輸的話,距離太遠也是麻煩。用地鐵?也不是不行,但來回轉移其實也是相當費事。
所以最好的選擇,還是將這裡定位成一個載具生產的基地。
準備好足夠多的配套設施。
比如說專門的礦井,專門的熔爐,專門的生產線發電機組等等。
他現在遲疑的是,自己真的會用到這麼大一個基地,專門用來生產載具嗎?
其實如果算上槍械生產線,彈藥生產線,以及未來可能會有的火炮生產線、導彈生產線、坦克生產線……等等一大堆生產線的話,那麼把這裡搞成一個專門負責工業生產的分基地其實還是蠻不錯的。
只不過,槍械和彈藥還算有些用處,火炮和坦克或許也能用得上,畢竟那種超級喪屍都出現了,等閒的小槍小彈的感覺也沒啥意思。
但像是導彈那種大殺器,安楷覺得庇護所應該是用不上的,最起碼短時間內是肯定用不上的。
而且類似槍械子彈這一類的武器,安楷更願意把它們的生產線放在更重要的基地裡。生產迅速,運輸方便,裝備快捷,總比放在這裡強。
事實上,更好的選擇,應該是多造幾個分基地。
武器要有專門的生產低階,最好還得分重型和輕型,尤其像導彈這種武器,一個搞不好,假如啊,說是假如。假如炸了呢?
這個情況雖然基本上不可能發生,但有誰願意每天睡覺時枕頭底下就是一顆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