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電力機車的具體原理,安楷是不懂的。
畢竟這玩意兒相對於他自身的學識來說,實在是太過深奧了。既不是大學專業所學習的內容,也和畢業後的工作生活沒有什麼聯絡。
所以他只能按照系統給與的標準模板,然後根據自己建造出來的隧道進行微調。
首先要調整的就是電網,因為他這個是觸控輸電式的電車,所以要在隧道內安裝電網才可以。標準模板裡的電網,就是沿著一條直線一直佈下去,安楷能做的很簡單,就是認為讓其拐彎,和隧道頂部進行貼合。這個工作很簡單,三兩下就完成了。
然後是列車,安楷暫時不需要那麼大型的列車,所以他只需要弄夠一組車廂搭配就可以了。
最初他的想法是六節一組的模式,後來想想,還是改成了八節車廂一組,這樣能拉更多的材料,方便他更好的建設隧道。製造多個車組就目前來說是沒意義的,雖然速度快了,但他真心不缺這點時間。不是說不缺時間,而是不缺這麼一點。
其次,八節車廂的車組速度也是能上的去的,只不過要更強的發動機,要更多的電力……所以真心沒必要搞太快,地鐵方面,他不趕時間。
而且為了拉貨,安楷將八節車廂除了頭尾駕駛室以外的所有座位全部取消,如果問為什麼,很簡單,因為沒必要。
城市運輸線路里的地鐵是為廣大乘客服務的,肯定要照顧到乘客的出行舒適度,起碼的座位是要有的。但對於安楷來說,庇護所如今算上他本人統共不到三十個人,搞什麼座位,到時候直接隨便找個地方坐不可以嗎?有這點空間,多拉點東西不好嗎?
然後是列車的規格。
他的這個隧道,理論上規格是足夠的,但他還是進行了微調,這一點上,系統還是非常的有良心。
就算是微調,也是被規定在一定範圍內的,比如說安楷發現自己弄出來的模型,和隧道之間的空隙比較大,所以他想要加大車廂,但他不能一口氣把車廂弄到和隧道貼在一起的程度,系統會自行計算隧道的大小,然後給出他一個上限。換言之,他就是再怎麼擴大車廂,除非是拉長,否則擴張到一定程度就會不能繼續擴張,這是為了保證列車行駛中的安全問題。
同理,縮小也是有極限的。
總之,在系統裡捏模型非常方便,隨隨便便就跟玩遊戲一樣,很快就把車廂弄好。
架好模型,填充材料,一切順利……等等!
安楷做著做著就瞪大了眼睛。
他突然發現,自己居然不能繼續填充材料了。
仔細一看才發現,原來製造列車,和之前製造其他東西還不一樣。
因為列車太大了,所以製造起來是分多批次的,每天一個批次,不能一口氣把整個列車都弄出來。
比如說他今天第一天製造,就只能填充地盤和車輪等部分,像是上方的車廂和更上方負責觸碰電網接受電力的裝置,就屬於今天不能填充的範疇。
“還有這種說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