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人也有遠志,何嘗不想休養百姓恢復國力?
怎奈……
夏國主打落牙和血吞的時候,正乾皇帝已經帶著夏國世子再次啟程了,待其人一路巡幸回到燕京,時間已經悄然來到了正乾五年的四月份。
這段時間裡,大同各地的春耕生產相繼展開,受到討宋之戰的影響並不算太大。
包含淮南東路淮州和宿州在內的新拓疆土皆已搭建起了基層組織的框架,但要想有效運轉並展開之後的社會改革,還需等待一些時日。
在此期間,各地其實並不是風平浪靜。
比如,開封府汴梁縣(即原本的東京城)、扶溝縣兩地就有部分上戶不滿大同帝國什麼都要管的新政,煽動了一部百姓暴亂。
不過,有牛皋、朱武兩個經驗豐富的文武官員坐鎮,這兩起暴亂皆被很快撲滅,最終規模都沒有發展到千人以上。
暴亂的結果,除了獻上一堆血淋淋頭顱,以提醒其餘百姓同宋之別外,並不能起到更多的作用。
可以預見,待下步真正觸及部分人利益的稅制改革逐步展開,這些享受了近兩百年聚天下之財而富足的“百姓”肯定還會再鬧事。
但,也只是鬧事而已。
同、宋兩國畢竟有別,趙宋王朝正面做不到的事情,靠這些“前朝遺民”自發的抗爭,也別想翻起大浪來。
所以,開封府之事並沒有引起徐澤的過度關注。
其人在河北、河東、燕西等地巡幸一圈後,也發現了不少行政和民生上的問題,但總體上還是瑕不掩瑜,成績客觀存在。
回到燕京後,正乾皇帝除了責成各部司根據這段時間發現的問題調整年度工作計劃外,便是詔諭吏、教、訓三部尚書:
因討宋之戰大獲全功,大同帝國再次開疆拓土,急需各方面賢才守禦四方,朝廷今年將再開恩科,各部要做好相關準備,並及時指定恩科施行方案。
對渴望建功立業的各地士子來說,這絕對是個天大的好訊息。
大同治下的官員確實不好當,但再不好當的官也是官。
學而優則仕,不當官如何施展滿肚子的學問和抱負?
而大同立國以來不斷開疆拓土的同時,朝廷各部司和地方各級衙門曹房的職能和組織架構也一直在調整和完善。
換言之,就是“官位”在不斷增加。
大同帝國如今基本走上正軌,諸如陳規、時文彬這樣三年三大步的傳奇已經很難複製了,但考績優異,未滿一任而升遷的機會卻是無處不在。
對自己有信心計程車子們,誰不想早點進入這個欣欣向榮的政治體系中,早日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
相對於訊息一旦公佈必然會為皇帝的英明決策歌功頌德計程車子們,新任吏部尚書龔孝序則要考慮得更多。
大同帝國暫時並不是很缺人才,至少沒有缺到必須再開恩科的程度。
陛下此舉是準備再起大戰而提前儲備人才?還是計劃對官場積弊問題開刀,以“反腐”問題興大獄而清除一批老鼠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