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水滸新秩序> 第九章 趙式備戰方略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章 趙式備戰方略 (2 / 4)

生性輕佻好玩的教主道君皇帝當然不可能大小事都親力親為,這些權力實際是交給了童貫、楊戩、譚稹、梁師成、李彥等心腹家奴手中。

正是這些聲名狼藉的大宦官為趙氏江山鞠躬盡瘁,替官家處理好了各種“瑣事”,才能讓趙佶放心的玩,可勁的作死。

若是其他的情況,天子無論如何也要保住自己的家奴,但此時非同往日。

兩年前,大同朝廷以河東路宣撫使司趁戰亂擅自招誘本國山後百姓為由,向大宋提出“嚴正交涉”。

結果,大宋君臣卻錯誤地認為同軍主力已經陷在了北疆,絕不可能大舉南下,只是虛張聲勢,因而沒有及時對大同的“嚴正交涉”做出正面回應。

沒過多久,徐澤命人送來“應州不應,開封可封?朕欲南巡,爾可願北面”的國書。

緊接著,正乾皇帝親率同軍南下,以極快的時間攻入滑州境內,威脅開封府。

這事過去還不到兩年時間,若是頭腦還不清醒,不能一次就做出徐澤滿意的犧牲,那就等著正乾皇帝再次提大軍南下吧。

教主道君皇帝過分迷信政治手腕,玩散了人心,靠利益輸送才勉強換取文官士大夫的繼續支援,這個時候絕對不能再對臣子耍手腕了。

面對王黼的提問,其人必須做出正面回應。

趙佶僅猶豫片刻,就做出了選擇——罷積石軍高郵軍節度使譚稹太尉之職。

徐澤立國之後便接連找大宋的麻煩,連理由都懶得換——死揪著歸來人之事不放。

但大宋的確有錯在先,且一錯再錯,一再授人以柄,想抵賴都無從說起。

在教主道君皇帝看來,為大宋招惹強敵的罪魁禍首就是建議並督辦招徠山後漢兒的前河東路宣撫使譚稹。

這個家奴亂出主意在先,穩不住河東路形勢在後,既然辦砸了事就得承擔責任。

何況其人在第一次河東危機爆發時,還硬頂過天子要求殺掉郭仲恂的秘旨,導致大宋錯過了和平解決河東路歸來人問題的最佳時機。

此事又間接導致秦檜這賊子鼓動郭仲恂對抗同軍,從而引發更大的危機,使得河東路局勢徹底失去控制,讓大宋面對如此被動危急的局面。

所以,放棄這種吃裡扒外的家奴,以換取臣子和敵人的原諒,教主道君皇帝沒有半點心理負擔。

勤勉奉公的譚太尉還不知道自己被皇帝出賣了,其人這段時日整天泡在官衙中處理公務,好不容易回了一趟府,就收到了自己被罷免的詔令。

而隨天使同時送達的,還有三尺白綾——天子是一刻都不想給其人多留。

在大宋,一個失去了皇帝寵信的宦官,哪怕是貴為雙節度使的太尉,面對君要臣死的結果也沒有半點反抗的可能。

譚稹臨死前有沒有悔恨,又說了啥,沒有人知道,也沒人關心。

能確定的是,其人一頭白髮的首級被石灰醃漬過後照樣醜陋,並不比死於河東的遼地歸來人好看半點。

相比起河東路這幾年死於戰亂和災荒的十餘萬冤魂,譚稹的這點冤屈也算不了啥。

當王黼帶著譚稹的首級北上燕京請求正乾皇帝寬恕大宋時,教主道君皇帝也積極做著自救的準備。

徐澤之前幾次率軍威脅開封府,都沒有打到東京城下,卻不代表這次也會一樣。

趙佶不敢盲目相信眾臣的分析結果,更不敢被動等待同宋兩國的談判結果出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