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水滸新秩序> 第二百零六章 做事須得有始終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零六章 做事須得有始終 (1 / 4)

大宋針對太原府的解圍戰從出兵到結束僅有月餘時間,若只算雙方交戰的時間,前後還不到一旬,四路近二十萬精銳兵馬便灰飛煙滅。

訊息傳到開封府,君臣驚恐萬狀,京城人心惶惶。

自將門聯名上書請求出兵後就隔岸觀火的大宋士大夫們終於站了出來,紛紛擺明自己的立場。

彈劾軍頭以私利裹挾民意,名為抗大同保太原,實為攫取軍權圖謀不軌者有之;

指名道姓請求朝廷誅殺敗軍之將,以正軍紀挽救軍心士氣者有之;

引經據典論證軍頭們的莽撞之舉破壞了同宋兩國睦鄰友好的大形勢,將為大宋引來滅頂之災者亦有之。

正所謂牆倒眾人推,鼓破萬人捶。

軍隊遭遇慘敗,致使國家面臨覆滅的危險,自然要有人承擔責任。

更何況這次主張出兵的和以往不同,不是朝堂上的相公,也不是天子。

而是掌控大兵的將門,是一旦得勢就能重複五代故事主宰文人命運的無腦莽夫。

之前國勢危急,將門抓住了大義發難,使得文官們不好下手。

如今大敗虧虛,還不落井下石,更待何時!

而被彈劾的軍頭們也不是傻瓜,正所謂未慮勝先慮敗,折、姚、楊、種、劉等將門家主們以太原府之圍要挾朝廷出兵時,就已經賭上了身家性命,做好了失敗便要受過的心理準備。

大宋將門手握部分兵權,為朝廷出生入死,實際卻是處於權力分配的末流,根本沒有單獨對抗朝廷的實力。

若不是徐澤強勢崛起打擊了教主道君皇帝的威望,破壞了大宋內部的權力平衡,並給了軍民救亡圖存的壓力,將門想發出自己的聲音以改變朝政走向都不可能。

此次出兵救援太原府是將門崛起的絕佳機會,若是做得好,借外部壓力和抗住同軍的威望要求改革朝政,一舉改變大宋以文馭武的傳統也不是不可能。

可惜,大宋將門把握住了千載難逢的機會,對手卻不願配合,還打得朝廷大軍慘敗,徹底打滅了軍頭們不切實際的幻想。

願賭服輸,精於在戰陣上儲存實力的軍頭們自然也知道如何在朝堂上體面收場。

西線大敗的訊息剛剛傳到開封府,京城四壁守禦使劉延慶就以次子劉光世未戰先潰致王師大敗為由上書請罪,並閉門謝客,以示待罪之意。

隨即,東線种師中戰敗的訊息也跟著傳來,其兄种師道當即以自己年老體衰難堪大任為由上書請求致仕,也撂挑子不幹了。

雖然沒有出兵,但上竄下跳,為將門籌謀出力頗多的楊惟忠也以自己昏聵無能,誤判形勢致大宋遭慘敗為由上書請罪。

退守平陽府的折可求勉強穩住陣線後,以本部傷亡慘重無力再戰為由,請求……

為維護朝廷體面,響應文官士大夫的強烈要求,天子必然要對這些人予以懲戒。

但將門軍頭勢力盤根錯節,軍中的傳承比大宋的歷史還早,根本不可能一網打盡。

何況,國家危難還得仰仗將門出力,也不能真傷了諸軍頭之心,更不能徹底削除將門而讓文官集團失去掣肘。

教主道君皇帝御極多年,手腕極其老練,自然清楚這中間的平衡與自己權位的辨證關係,一番權衡後,做出如下處理決定: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