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
陳規特意提到“一部分漕運份額”,徐澤就知道其人聽懂了自己的意思。
“我的設想是河、海漕運路線各拿出一部分份額,將之拆分為若干份,交由民間競標。具體如何操作,你和趨英先商量一下。”
此舉還是為了引進競爭機制,卻不是起不到實際作用的官僚內部競爭。
引入民間力量,參與漕運競爭絕對行。
而且,願意參與進來的人肯定很多,只因這中間有太多的利潤。
漕運關係國計民生,但漕運也是個無底洞。
趙宋每年因為“飄沒”和船損造成的損失,就是一個極為驚人的數字。
其實,不僅是趙宋,歷朝歷代都為漕運腐敗問題而頭疼。
所謂“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真正“衣食所繫”的並非只有漕工,還有很多向漕運這條流淌著錢糧的產業鏈伸手的食利者。
這事要是換成漕運體系已經成熟,利益盤根錯節的趙宋,肯定極難做好。
食利者太多,反對力量過於強大,再好的良政也能給你辦成民怨沸騰的惡政。
但大同卻可以,而且也只有現在這階段可以這樣辦。
等漕運形成了一定規模,靠漕運吃飯的人多了,再想改革,即便以陳規的能力,也不敢奢談能辦成此事。
陳規略略沉思片刻,大概理順了皇帝的意思,心裡基本有了譜,與曹孝才交換眼神後,又看向徐澤。
“可否請陛下給臣等明確具體要求?”
徐澤就欣賞陳規這種不懂就問、務實肯幹的精神。
“主要有兩點,第一,引進的民間力量既要能逼迫官辦漕運改進運營效率,又不能動搖官辦漕運的主體地位。”
這一點毋容置疑,官辦漕運就算弊病再多,也只能想辦法改進而不能放棄。
保證其主體地位,就是保證國家的戰備能力。
“第二,官辦和民營皆自負盈虧,朝廷只在終點結算運費,不再攤派任務。官辦不需要付運費,但要根據其效率設定若干檔獎金,以提高其積極性。”
徐澤這一句話中包含的資訊太多,陳規和曹孝才都有些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