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亮取來地圖。
就著地圖,太子將自己的謀劃說出。
吳三桂表面平靜,心中卻是苦笑:太子殿下這個任務,果然是危險。
但表面上卻無所畏懼,一抱拳:“臣明白,臣必完成。”
“嗯。”太子點頭微笑,明亮的眼睛望著他:“此功若成,本宮必親自上疏陛下,為你請功!”
此時,在策馬賓士之中,吳三桂的腦海裡卻依然在回想著皇太子溫和的笑容和明亮的眼神,笑容令他親近,恍惚中有一種自己即將成為“李如松”那種簡在帝心的名將的幸福和衝動,而太子明亮的眼神,卻又令他有點發虛:難道自己心中的那點膽怯,已經被皇太子看出來了嗎?
“總鎮~~”
馬蹄急促,一名年輕將領從前面轉了回來,到了吳三桂面前勒馬站住,喘息報道:“將士們已經連續行軍三個時辰了,是否停下歇一會?”
卻是他手下的悍將郭雲龍,郭雲龍今年剛二十五歲,是吳三桂從下層士卒中選出來的一名勇武之士。
吳三桂看了看天,又看了看右邊隱藏在夜色中,看不到的層疊山巒和山巒上的綿連長城,毅然否決道:“不行,這裡距離馬蘭峪不到一百里,極易被建虜發現,令全軍加速前進,行五十里再休息。”
“是~”郭雲龍得令而去。
夜色中,騎兵大隊一直向東而去……
馬蘭峪。
第二日中午,擔任前鋒的兩黃旗兵馬趕到了馬蘭峪,然後迅速佔據關隘,在關前左右紮下營寨,並向薊州派出大量偵騎。黃昏時分,多鐸率領的建虜主力出現在馬蘭峪關前。
馬蘭峪是明軍主動放棄的,沒有經過戰事,從城牆關門到關中的軍舍房屋,都儲存完整,也因此,多鐸就將自己的大帳,安在了關內,當天色大黑,篝火熊熊之時,多鐸在大賬內召集眾將,商議下一步。
從馬蘭峪和點魚關出關的道路都很崎嶇狹窄,十萬大軍,最少需要兩到三天才能全部出關完畢,而東面的大安口和羅文峪,道路更加難走,因此建虜大軍沒有其他選擇,只能從這兩個地方出關。
出關已經定下,沒什麼好議的,出關之後的戰略才是多鐸召集眾將商議的重點。
到現在,阿巴泰的偏師全軍覆沒的訊息,已經在全軍漸漸傳開,建虜八旗聽了都是憤怒無比,各級將領連連請命,要為滿達海報仇,蒙古旗和漢軍旗就沒有那麼“雀躍”了,尤其是漢軍旗,軍心士氣都比較低落連續圍攻玉田,戰死戰傷一萬多人,碰了一個鼻青臉腫,卻沒有拿下玉田,信心受到很大打擊,現在又要出關,在不明白建虜主子用意的同時,心中都不免有些忐忑:難道是要撤了?撤了就是敗了,這次入關可是毛都沒有搶到啊。
漢軍旗士氣不高,但各個旗主在多鐸面前,卻不敢表現出一絲一毫的懈怠。他們都正襟危坐,滿臉戰意,等著多鐸分派命令。
多鐸坐在帥案後的虎皮大椅中,面無表情的環視眾人,明亮的火燭下,清楚看到他臉色發白,但眼珠子卻發紅從前日到今日,多鐸一共只睡了兩個時辰,偏師阿巴泰的全軍覆沒,玉田久攻不下,令他憤怒狂躁,根本難以入睡,他雖然沒有中明國太子的激將之計,但明國太子信中的那些話,卻是深深刺激到了他,尤其是明國太子提到了他的母親,烏拉那拉氏阿巴亥,被黃太吉暗活施詭計,活活逼死,被迫殉葬的往事,更是令他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痛。
也因此,昨天到今日,他幾乎很少說話,身邊的各個奴才更是大氣都不敢出,只恐一個不慎,就觸了主子的黴頭。
軍議開始。
兩個奴才張著明國地圖,就站在多鐸左側,以作為眾將提出建議時的參考。
英俄爾岱首先發言。
雖然阿巴泰的偏師已經全軍覆沒,但英俄爾岱並沒有退卻的意思,照他的意思,破關入塞不受影響,十萬大軍繞過薊州,從牆子嶺或者古北口一代入塞,明人倚仗的不過就是城牆和工事,只要破了城牆入了關,一切就都任由大清鐵騎馳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