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之龍劉孔昭,南京勳臣的典型代表,南明朝的快速覆滅,他們兩人作為主要的幫兇,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原本,他們如果老實,隆武帝或可忍住心中的厭惡,饒他們一命,但既然他們不甘寂寞,在南京之亂中有所參與,被召回北京之後又不甘認罪,用重金賄賂大臣,既如此,隆武帝就饒不了他們了,只能前世今世,和他們一起把賬算了。
很快,南京之亂的更多細節和內幕,都被調查了出來,史可法具體成冊,送到京師。
於五於六不是被打死的,而是吃了毒藥,稍受仗責,就會毒發,事發之前,於五於六曾經和十幾個京營軍官密議,其間少喝了一點酒,而毒就在酒中,那一名帶酒的軍官,也參加了五軍都督府的抗議,最後死在了混亂之中,而經過調查,他和魏國公府有千絲萬縷的聯絡,事發之前,曾經密見過魏國公……
京營軍官以及他們的家眷在五軍都督府門前聚集抗議,各個南京勳貴以及南京京營的重要將領不但知曉,而且是暗中支援,趙之龍和劉孔昭放任默許,平遠侯柳祚昌更是親自鼓動召集,軍官們都有清楚供述,並且簽字畫押。
而亂事之起,於家老母的出現還有府門前的攻擊行為,最後也都指向了不滿了清田的軍官和勳貴……
當然了,無論魏國公徐文爵還是平遠侯柳祚昌,以至獄中的趙之龍劉孔昭都是拼命喊冤,他們對於史可法的調查,堅不承認。
不過他們承認不承認,其實已經不重要了,因為答案已經在眾人心中。
對於南京勳貴的膽大,最初,內閣軍機處都是不相信的,但隨著證據的漸漸充足,眾人不再懷疑。
“利令智昏,鼠目寸光!”
“欲令其亡,必先自狂!”
……
如何處置南京勳臣,還有獄中的趙之龍和劉孔昭,是擺在朝廷面前的一個難題。
大明朝善待勳臣,太祖朱元璋有遺訓,《皇明祖訓》也明確記載,非是謀逆,勳貴觸法,一律從輕發落。
即便勳貴鼓動攻擊官署是真的,但只要不是謀逆,他們就可以被從輕。
那攻擊官署算不算謀逆呢?
刑部和內閣內部都有不同的意見。
……
乾清殿。
隆武帝朱慈烺放下手中的卷宗,臉色沉思。
“陛下,有問題嗎?”
軍機大臣堵胤錫問。
今日他是單獨覲見,殿中就他和皇帝兩個人。
朱慈烺皺著眉頭:“仲緘難道沒有看出奇怪之處嗎?”
堵胤錫字仲緘。
堵胤錫拱手:“陛下是說那些證據嗎?”
朱慈烺點頭:“是啊,從卷宗看,史可法大規模的搜捕,成效極佳,不但抓獲了人證,而且繳獲了很多的物證,只是這些人證物證感覺來的有點太順利了,就好像是擺在那裡,等著朝廷去搜的……又比如那幾個關鍵人證,他們藏的都是隱蔽,但卻有人密報於南京刑部,然後被史可法輕鬆捉到。常理來說,舉報犯人,圖的肯定是賞金,但事後卻沒有人領賞,這不禁讓人奇怪……”
“是啊,臣也覺得奇怪,五軍都督府門前的衝突,也有些蹊蹺……”堵胤錫道。
“還有更蹊蹺的……”朱慈烺取出一份密報:“南鎮撫司密報,他們近期在南京發現了聞香教活動的蹤跡……你看看吧。”
聽到聞香教三字,堵胤錫臉色微微一變,急忙上前一步,躬身雙手接過,展開細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