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晃愕然的抬起頭:“乾爹指的是哪一句?”
“你剛才說……小枝小節難不住太子,但如果是……”王德化臉色漲紅,衝到嘴邊的兩個字,在即將出口的剎那,又被他硬生生地咽回去了。
謀逆!
如果太子謀逆,不就不可以當皇帝了嗎?
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但太子既然接納袁崇煥的舊人,想要翻轉袁崇煥的欽案,不就是可能的跡象嗎。
王德化腦子轟轟作響,像是有無數顆炸雷在他身邊同時炸響一樣。
在這之前,他從沒有想過這一點,或者是不敢想,他只是不甘心放棄眼前的榮華,感覺到太子以後可能不會容他,所以他才想要給太子找一點麻煩,但具體要怎麼做?做到什麼程度?他心裡卻並沒有一個尺度……
這個念頭太恐怖,王德化不敢再往下想了,他站直身子,緩緩地舒出一口氣:“下去吧,咱家累了。”
李晃站起來,躬身道:“還有一件事要向乾爹稟報,太子殿下在京營成立了軍情司,乍一看好像是隻管軍情事務,但兒子覺得事情未必就這麼簡單,恐怕是有針對咱東廠的意思,所以兒子派人去查了一下,那個軍情司照磨蕭漢俊滑的像泥鰍,兒子盯了他好幾次,才好不容易盯住了他。”
“可有什麼發現?”
“暫時沒有,”李晃搖頭:“不過兒子覺得他絕不是一個一般人物,外表張狂,但其實卻非常有心機。”
“能得你誇獎,看來他倒也是個人物了。”王德化點頭:“那就繼續緊盯,一有訊息立刻稟告。”
“是,兒子告退。”
李晃恭恭敬敬的一個深輯,緩步推出。臨出門前,不忘小心翼翼的關好殿門。
王德化卻已經頹然的跌坐到了太師椅裡,他為自己剛才的那個大膽念頭而感到震驚……
三河縣。
經過三天的跋涉,朱慈烺終於到達了三河縣。同樣的距離,從薊州走只需要一天半。
到現在朱慈烺徹底明白,京師到山海關的官道為什麼走薊州北,而不是走薊州南了,自己五百騎兵都這麼困難,如果是建虜的十萬大軍恐怕就更是困難了。不過朱慈烺仍不敢大意,想著建虜入塞之時,還是要在玉田縣的幾個險要之處設定兵馬駐防,一處不需要多,五百兵馬足夠,為的也不是消滅建虜,而是延緩建虜進軍的速度,消耗建虜的補給。
第三日的時候朱慈烺收到了崇禎帝的旨意,對他棄北線而走南線,崇禎帝很是不悅,不過並沒有責怪,只是催他速速返回京師。
三河縣也是攻擊京師的要塞,自崇禎二年三河被建虜攻破,直抵京師之後,三河縣重新修建並加高了城牆。和玉田一樣,都是城高三丈,城外有一丈五的壕溝嗎,城中兵馬兩千,就一個縣城的防禦來說,三河縣已經做到了極致。
三河縣縣令帶官員在城外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