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了城內,只見青石街道,兩邊許多茶館、飯館、客棧和商鋪,民居錯落有致,雖然天色漸黑,但街道上依然有不少的行人,看起來倒也頗為繁華。不過和京師一樣,大部分行人臉上都帶有菜色,明顯營養不良。
朱慈烺心情沉重,暗想:要想逆轉歷史,也許首先要逆轉的就是國民食不果腹的景象,吃飽了,有力氣了,才有和建虜抗爭的可能。他沒有撒豆成兵的本事,只能期待玉米馬鈴薯等新型農作物的推廣和宋應星等人農業器械的研發了。
朱慈烺入住薊遼總督府。
站在“薊遼總督府”的牌子下,朱慈烺頗為感嘆。一年之前,洪承疇尚在這裡為遼東邊事謀劃,但如今卻已經成了建虜的階下囚,馬上就是四月份了,用不了幾天洪承疇就會投降建虜,變成建虜入主中原的謀劃者。
而後甲申之變,建虜南下,強力推行剃髮易服,漢民奮起抵抗,江南變成屍山血海,其中的江陰十日,就有洪承疇的功勞。
人性是複雜的,如果沒有被松山副將出賣,沒有被俘,洪承疇能死於沙場,必然是流芳百世。
但千古艱難唯一死,即使身為皇帝的老師,備受榮寵,洪承疇改不了貪生怕死的懦弱,這注定了他的臭名,其後幫助建虜平定江南,死後穿建虜衣冠入棺,就更是遺臭萬年了。
明清易代,又何止一個洪承疇?
照規制,皇太子蒞臨薊州,今晚應該有晚宴的,不過朱慈烺拒絕了。
一夜無話。
第二天清晨,天色剛亮,朱慈烺就帶了吳甡和田守信,在武襄左衛的護衛下出了東邊的威遠門,直奔翠屏山脈。
晨風很冷,但朱慈烺的心卻是熱的。因為他越來越覺得薊州是一個冠絕古今的好戰場兩邊是山,中間一片狹窄的平原,只要能堵死建虜翻越山樑的漏洞,以薊州城的雄踞,將建虜堵在薊州城下並非是空談。不要說崇禎二年,就是現今在明軍疲弱不堪的情況下,也是有可能完成的。
只要能挫敗建虜的入塞,讓大明緩過這口氣來,天下就依然是大明的!
進到翠屏山下,朱慈烺驚奇的發現,山腳處居然有一小小的嶽王廟。
如今這時代,最需要的就是嶽王了。
朱慈烺翻身下馬,整理衣冠,肅容進廟參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