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崇禎十五年> 第351章 薊州防務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51章 薊州防務 (1 / 2)

吳甡早年巡按河南陝西,後又出任山西巡撫,協助排程雁門關及北邊軍隊,任內既能安民防賊,又能抵禦塞外的蒙古兵,絞殺流賊毫不留情,“在晉四年,保山西平安,百姓戴之如慈母”,崇禎十一年,因功改為兵部右侍郎,但因病未能赴任,家中閒居兩年多,直至前年末方復職。

比起現今在朝的其他朝臣,吳甡地方歷練最為豐富,做事也最為踏實,同時胸有韜略,對天下局勢有獨到的見解,上一次朱慈烺和他在瀟湘居長談,收益頗多,今日薊州之行,朱慈烺特意向父皇請旨要吳甡相隨。崇禎稍微猶豫了一下,還是準了。

歷史上在崇禎十五年六月,也就是今年,吳甡將會出任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閣為次輔,因為和首輔周延儒政見分歧,很多事情都和周延儒對著幹,時人因兩位輔臣的籍貫,稱周延儒為江南黨,吳甡為江北黨。

但今世吳甡怕是沒有入閣的機會了。

崇禎帝疑心重,雖不疑太子結黨,但對吳甡卻也不會太過重用了。

當然了,朱慈烺和吳甡兩人都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從地方督撫到兵部侍郎,吳甡對薊州並不陌生,他將薊州的前世今生詳細的向朱慈烺講述了一遍。

薊州古稱漁陽,自周召公在此建都立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大明建都北京之後,薊州就成為京輔要鎮,左扼山海,右控居庸,背連古北,距東西南各四百餘里。建虜突破長城,不管是黃崖關,青山口,喜峰口,馬蘭關,都要透過薊州。

只要能扼守薊州,將建虜堵截在薊州,就可以保證京師,乃至整個華北地區的安寧。

大明在薊州設薊鎮,總轄薊州沿線所有長城和峪口,薊鎮總兵官駐節三屯營,管轄薊州、永平、昌平、密雲四個總兵,薊鎮官兵員永樂時期為85000人,萬曆年間增長至十萬人以上,九邊中僅宣府、大同可與之相比,到了崇禎朝,因為建虜屢屢入塞,薊鎮編制隨之擴大,不過兵員卻減少了,一是因為財政困難,積欠糧餉,士卒多有逃亡;二來遼東連連征戰,薊鎮無役不予,士卒損失嚴重,難以補充。時至今日,薊鎮能動用的人馬賬面上有六萬,但具體有多少人,能戰之人又有多少?那就是一筆糊塗賬了。

為了防禦北方各部的侵襲,大明自西向東,設有甘肅、寧夏、固原、延綏、山西、大同、宣府、薊州、遼東九鎮,最初宣大為首,現在卻是薊鎮為首。因薊州,遼東拱衛京師,尤其重要,又增設薊遼總督,總攬兩鎮防務。這薊遼總督府就設在薊州。

說到薊遼總督府時,吳甡言語頗為感慨,顯然是想到了薊遼總督洪承疇整個大明朝連同崇禎帝在內,都認為洪承疇已經殉國,因此提到洪的名字時,所有人都會悲傷敬仰。

朱慈烺不點破洪承疇即將降敵的事實,一來影響士氣,二來洪承疇降敵雖然是重大事件,但卻不是急迫事件,且洪承疇最初投敵還算是安分守己,直到滿清入關,他才露出他的獰牙來。只要京師不破,山海關不丟,洪承疇應該不至於死心塌地的為建虜服務,何況短時間之內,建虜也不敢信任他。

現在急迫的是京畿防務。

朱慈烺請教吳甡對京畿防務的看法。

“京畿防務,上策是修繕長城,禦敵於長城之外,不使敵虜破邊;中策是屯重兵於薊州、三河、通州,順義等要塞,同時堅壁清野,縱使敵虜破了長城,只要不能在永寧府、順天獲取到足夠軍需,其勢必然頹廢,等各地勤王大軍趕到,敵虜必退;下策就是重兵固守京師,只要京師不失,我大明根本不破。”吳甡道。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