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崇禎十五年> 第188章 敝履明珠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88章 敝履明珠 (1 / 2)

等到滿清入關,因為宋應星的政治立場,《天工開物》被列為禁書,很快就在中國消逝,一直到300多年後的民國初年,有一個人去查閱《雲南通志》,發現裡面說到冶煉銅礦之法時,引用到了一本名叫《天工開物》的古書,於是他就到北京的各個大圖書館去搜尋這本書,結果沒有查到,又去詢問各個藏書家,也沒有人知道這本書。

在經過滿清將近三百年的統治之後,這本書在中國絕跡,連知道這本書的人也沒有。

後來這個人偶然在一個日本朋友家發現這本書的日文版,於是他到日本的圖書館去查,這一查不要緊,發現這本書居然有英國,俄國,德國,日本,法國的翻譯本。

你棄若敝履,別人視若明珠。

後世滿清的《海國圖志》也是這般境遇。

“先生之才之智,我深為佩服。”朱慈烺站起來,對宋應星施了一禮。

宋應星大吃一驚,趕緊跪倒:“臣不敢。殿下折殺臣了。”

朱慈烺把他扶起,一臉尊敬的說:“先生不必緊張,更不必惶恐,我說的都是真話,先生之書如果能在大明朝普及開來,每一個地方官吏,每一個工匠都能研讀並且加以使用,那我大明朝的中興指日可待!”

宋應星沒想到自己的書竟然有這麼大的功效,一時呆的說不出話來。

“先生請坐。”

朱慈烺拉著宋應星坐下,然後繼續詳談。這一次朱慈烺切入中心,直接說農業,說馬鈴薯、玉米、番薯。

說到具體的事務,宋應星的緊張就消失很多,他侃侃道來。

“馬鈴薯、玉米、番薯都是西洋傳來的外來物種,崇禎五年就有人在福建少量種植,去年之時,臣專門去了一趟福建,親眼見到了這三種作物,並和種植的農戶進行了交談。這三種作物的耕種方法並不複雜,玉米有選苗、除草、勾鋤三道程式,馬鈴薯和番薯就簡單了,播種之後,基本就不用管,不過這三種作物都是怕熱喜涼之物,福建的氣候並不適合,加上百姓們還是喜歡吃米,所以這三種作物在當地的種植並不廣泛。”宋應星說的很謹慎。

朱慈烺聽的仔細,見宋應星居然親自到福建檢視,心中感佩,於是問:“如果把它們移種到北方呢?”

“這正是臣想說的。”宋應星有點激動:“如果把它們移種到更適合它們生長的北方,臣估計,玉米畝產至少能有六百斤,馬鈴薯和番薯甚至有可能會達到八百斤!”

作為《天工開物》的作者,宋應星的農學造詣非常高,他早就知道,馬鈴薯、玉米、番薯更適合在北方耕種,不過他原先只是一個小吏,又已經辭官,沒有上奏摺的權力,而且就算是上了,也不會有人搭理他,因此乾著急沒有辦法。

其實宋應星之前,禮部侍郎徐光啟十幾年前就曾經呼籲在引進新物種,在北方種植,為此徐光啟還曾經在天津有過一百畝的試驗田,只可惜一直都沒有引起明廷的重視。

馬鈴薯、玉米、番薯在中國廣泛種植,是清朝的事,這也是清朝人口超過明朝的三到四倍,卻沒有天下大亂的原因之一。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