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崇禎十五年> 第205章 火器專家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05章 火器專家 (1 / 2)

“畢先生,我想製作自生火銃,你能幫我嗎?”朱慈烺微笑的問。

畢懋康在《軍器圖說》裡將燧發槍說為自生火銃。

“老臣遵命……老臣等這一天,已經很久了,想不到古稀之年,還能為朝廷盡綿薄之力。”畢懋康激動的老淚縱橫。

七年前,當他把《軍器圖說》獻給崇禎之時,就在等這一天了。

這一等就是七年。

接下來,圍繞著燧發槍,朱慈烺和畢懋康進行了長談。

燧發槍的結構比火繩槍要複雜得多,雖然畢懋康對各個部件瞭然於胸,但真正試製起來,他卻也不敢有百分百的把握。

“燧發槍的難點在彈簧。”畢懋康直接點出。

燧發槍構造複雜,只一個小小的扳機就分為扳機簧、拉桿、阻鐵、阻鐵簧、擊錘、擊錘簧等一系列小零件。任何一個零件製作不規矩,都有可能導致擊發失敗。

其中兩道彈簧是決定燧發槍開火率的最大關鍵。如果彈簧強度不夠,擊錘擊打火燧石的力量就不夠,那麼從燧石上打出的火星也就不夠大,也就不能引燃火藥。

一次擊發不能成功,就需要第二次扣動扳機,甚至是第三次,啪啪啪,連扣三次扳機,不但貽誤戰機,影響士兵們對燧發槍的信心。長時間下來更會造成燧發槍的無謂損耗。

而彈簧的製作是一件非常精細的工作,以大明現在的工藝水平,無法制作出令人滿意的彈簧,因此要想大規模的製作燧發槍,就必須先解決彈簧的問題。只有彈簧的彈性夠好,擊打力量夠大,才能保證燧發槍的點火率。

對彈簧,畢懋康已經做過了不少的嘗試,七年的閒居,雖然生活拮据,但畢懋康並沒有放棄對火器的研究,他一直想要把自發火銃做到極致,但彈簧卡住了他,雖然他也可以做出彈簧,但他做出的彈簧,不但彈力不夠,而且極易損壞,剛開始他不明白,後來才頓悟到了原因,那就是他製作彈簧所使用的鋼絲不達標

“殿下,要想製作出合格的彈簧,就必須進口西洋精鐵。只有西洋精鐵製作出的彈簧,才堪用。彈簧堪用,火銃才堪用。”畢懋康說。

西洋精鐵,其實就是鋼。

朱慈烺點頭,作為穿越者,他清楚知道大明和歐洲在冶金方面的差距,這種差距不是短時間之內能追上的,要想大量製作燧發槍,從葡萄牙或者荷蘭人手中購買西洋精鐵是不得不的選擇。

只不過算算日子,如果從歐洲原產地運貨到大明,最少需要半年,來回就是一年,對火燒眉毛的大明危局來說,肯定是耽擱不起的,因此只能期望澳門和果阿的葡萄牙人、臺灣的西班牙人,馬六甲的荷蘭人手裡能有一些西洋精鐵的存貨。

畢懋康這些年雖然退休在家,但對天下大勢,對火器的研究始終沒有放下,除了燧發槍,他一直在琢磨的另一種武器就是“火箭”。

不是那種在箭支上點火,然後憑藉弓箭之力射出去的火箭,而是以火藥為動力,能在空中爆炸的火箭,畢懋康竭力把火箭推薦給朱慈烺,認為火箭雖然射程近,威力也不是很大,但因為可以連續發射,而且火焰大,有助燃作用,對戰馬的驚嚇作用非常好,是對付建虜騎兵的一項利器。

聽到這裡,一直靜聽的劉若愚插言道:“是《武備志》中記載的那種火箭嗎?”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