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船舶世家出身,所見所說,讓朱慈烺受益頗多。
“如果是戰船呢?像葡萄牙人使用的那種大戰艦,先生可會造?”朱慈烺問。
沈廷揚眼有慚愧:“佛郎機人船艦高大,建造複雜,一艘戰艦的建造時間短則兩年,長則三年,所用工匠成百上千,臣雖然見過,但自認不能造。”
不意外,船艦建造是一個國家綜合技術的使用,也是長久的技術累積,非一日,也非一個人能獨立完成。
“如果是小型的運兵船呢?”朱慈烺問。
歷史上,崇禎十六年的時候,沈廷揚被任命為國子監司業,受命將漕船改造為長江兵船,專門負責軍事物資供應,朱慈烺現在的問題只不過是把沈廷揚未來要做的事情,提前了一年而已。
“兵船倒是不難。”沈廷揚簡約明瞭的說了一下兵船建造的幾個要點。
朱慈烺點點頭,忽然問:“聽說五梅公家中船隻甚多,一次能運載兩百名士兵的海船就有一百艘,不知是真是假?”
沈家是海運世家,弘光元年,南明危急存亡之時,沈廷揚上書朝廷,說自家擁有的一百艘可載運士兵二百人的海船,可助朝廷運載士兵。
沈廷揚有點慌,他沒有想到皇太子會忽然把問題問到自家來,沈家是崇明鉅富,船隻眾多,難道皇太子是想要徵用他沈家的船隻嗎?雖然剛剛回朝不久,但他卻已經聽說了朝廷想要讓長江水師移駐天津,但卻被江南官場打了回票的事情,現在聽皇太子說到自家的沙船,他自然而然的就把兩件事情聯絡在了一起。
沈廷揚在朝中是戶部郎中,在家族中則是族長,他身後是數以百計的族人,他最優先考慮的不是自己,而是整個家族的利益,沙船是沈家安身立命、維持生計的根本,可不能被朝廷徵用,不說會不會殘缺毀壞,只說被影響到的生意,就是一個巨大損失。
“五梅公莫疑,我只是想知道,如果某一日,朝廷需要從天津向外地快速運兵,江南能運兵的海船,一共有多少?從江南到天津,又需要多長時間的準備?每船花費多少?另外,如果朝廷真的徵用船隻,一定會對船家做出補償,這一點請先生放心。”看出了沈廷揚眼睛裡的疑慮,朱慈烺微笑解釋。
沈廷揚壓住心中的驚疑,心想朝廷是要對哪裡用兵了嗎?不敢多問,據實回答道:“回殿下,臣家中一次能運兩百人的沙船確有一百艘,整個蘇州地區,大約有三百艘,蘇州到淮安大約八百里,沙船一日走兩百里,需四日,淮安到天津,需要半個月,總體算起來,共需要二十天左右。”
算完了日子,沈廷揚又道:“花費包括船工的工錢和吃喝,每船最少需要六名船工,每日該用三錢銀子,若是按照二十日計算,每船六兩銀子,往返不過十二兩。”
朱慈烺沉思,銀子問題不大,關鍵是路途,一共需要二十天,算上前期的動員,最少也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
時間有點長,而且這還是在江南的那些船商世家願意配合的情況下,如果他們不願意配合,到各地官府去鬧,時間恐怕要更長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