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以,用電機去驅動螺旋槳這條路,肯定是行不通的。”
“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年來,電動戰機的研發一直沒有提上日程,電動機的效能是一方面,但是更難的是如何把這個效能轉換為推力。”
楚所長的話引起了眾人的深思。
其中也包括陳楚默,他並不是十分懂這方面技術,但是他清楚的記得,前世22世紀過後,各國的戰機,包括民用的陸天兩用的飛行器。
都是電動的,因為那個時候,石油的價格太貴了,而可控核聚變在22世紀徹底完善過後,電能已經是最便宜的資源。
現在想來,肯定是有方法能夠達成這一目的的,只不過需要大量的科研投入,並且方向一定要正確。
前世的電動飛行器,大概也是電能太便宜倒逼出來的技術。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同樣一架飛機,以Tone 737800為例,航行1000公里。
一個採用航空燃油,那最起碼得接近1萬元的成本。
但是如果採用電能,這個成本可以省下很多,具體省多少,就要看發電的效率和成本。
就像前世,在可控核聚變大幅應用的前提下,電能的成本已經降到了恐怖的1分錢每度。
那麼,如果這架飛機航行一千公里需要用電10萬度電,那也就是1000元。
成本節約了90%。
所以,陳楚默此時正在緊急回想前世的發動機技術,到底是什麼呢?
有了,他一拍腦袋。
這是一次偶然在一本科學雜誌上看到的。
這種電動推力的方式好像叫做空氣離子推進器。
好像是將等離子體迅速加熱到 1000℃以上,當熱氣離開導波管,加熱的等離子體會產生類似火炬的火焰,進而產生推力。
很快,陳楚默提出了這一設想。
不過,楚雲凡卻是笑著說道。
“陳總的提議是不錯,不過如何加熱等離子體,也是非常難得,你之前說的離子推進器其實目前已經在航天領域應用起來的。
我們最新發射的天宮號,在轉向對接的時候,正是採用了這一電推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