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連的村莊叫槐村,叫這個名字正是因為村子裡最中央有一顆數百年的老槐樹。
槐村是大明一個普普通通的村莊,和大明的大多數的村莊一樣,一個村莊內大多數的土地都被掌握在兩三個家族中。
王連的村莊靠近當地的一條小河,小河兩側的數百畝土地是上好的水澆地,按理說產量不錯,大家過的也應該不錯,可惜這些土地都在村莊內的劉家趙家兩個家族手中。
其他人手中一畝都沒有了。
整個槐村近七成的土地都在這兩家手中。剩下的土地才分散在村中的近百戶貧苦的農民手中,即便如此,現在還隨著時間的推移,土地還在不斷向這兩個家族集中。
王連等七人很快就回到這槐村,王家現在主要靠的就是王連,王連完全就是家裡的頂樑柱,他的話在家中自然是頗為管用。
第二天他就宣佈了自己的決定,家中眾人僅僅是沉默一陣,王連的老父親已經同意了他的打算,如此,再略一商量王家算是定下了打算。
接下來,王家就開始變賣家中的各種財產。
然而和王連一同回來的六名槐村精壯家中卻出了一些問題,有幾家家中人卻不同意他們這樣的決定,甚至產生了巨大的爭吵。
此時他們要前往呂宋的訊息很快就在村中傳開來,在村中引起了不小的風波。
也有不少人家來到王家詢問這移民的相關事情,顯然對此也是有一些意圖的。
半個多月後,王家的事情終於處理完,家中的土地、房屋、雞鴨等各種東西已經全部變賣,得銀二十兩。
所有物品賣完,一家十三口人準備了數量不少的糧食,揹著銀子,和同村的其他四家人,一共近三十人離開了槐村,乘船來到了清河。
王連將家中所有的銀子一共二十五兩存到了清河城中的信達錢莊,小心翼翼的將憑證放到懷中。
這才來到清河碼頭,此時這碼頭上可謂是人山人海,因為清河碼頭交通方便,移民船隻可以直接抵達此地,清河碼頭可以說是最近三個縣城移民的集中地。
王連聽劉綱所說,這裡差不多將近有兩千人之多。
此地最令人震撼的還是停靠在碼頭上的船隻,足足有數十艘大大小小的船在這裡等候。
然而王連對此卻有些疑問,這些小船真的能夠在寬闊的海洋中行駛數千裡嗎?聽說大海風浪極大啊。
此時清河碼頭上已經完全沒有貨船往來了,整個碼頭現在都被軍隊接管了,此地有十數名官員和近百名士兵在這裡維持秩序。
幸虧船隻很快就要出發了,明天就是出發之日。
第二天,王連等人在官員、士兵的指揮下有序登船,來自槐村的三十餘人也被分配到了一條船上。
到了中午時分,船隊正式離開了清河碼頭,沿著運河向南行駛。
船隻上的空間極為有限,眾人都感覺這裡頗為壓抑,因此船隻剛剛開始行駛,王家的四個男人就來到船頭,向四周看去。
此時到了這裡,眾人心中更是沉重,這一離開,就真的是數十年也難以回來了,這裡畢竟是生他們養他們的土地啊,他們就這樣離開了。
在路上,船隻的隊伍越來越大,不斷有船隻匯入這支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