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呢?還有朝廷對經商的稅收是不是也太少了?
三十稅一的比例合適嗎?更何況這裡面又有多少偷稅漏稅的?
兩位愛卿說說以為呢?”
認認真真的聽完皇帝的話,李若星兩人也算是若有所悟,原來皇上是想要對商人加稅了。
李若星倒是和商人們沒有太大關係,於是李若星就思索起來,“雖然現在商人們的勢力仍然不小,但最近幾年他們官面上的勢力已經是大大縮減了,他們絕對擋不住朝廷的壓力。
只要皇上下定決心,收稅又是稅部徵收,稅部和其他部門不一樣,商人們的勢力並沒有在這裡擁有多大的力量。
更何況現在這個時候連皇上、宗室、勳貴的產業不也都繳稅了?你們這些商人就能不交稅?這也說不通。
再加上這位深宮長大的皇帝竟然會對大明各方的情況如此瞭解,自己也根本找不到理由去阻止。
那既然如此,就別怪本官了。”
想到這裡,李若星也就不再猶豫,“皇上,商稅的情況和我大明的農稅並不相同,兩者的徵收雖然都是三十稅一,這個比例對於商人賺取的利潤而言,確實是有些低了。
大明的商稅低是有背景的,太祖皇帝是為了休養生息,才給商人定下了極低的稅收。
後來隨著大明商人的發展,商人們也有了很多銀子,朝廷也開始想向他們徵稅時,商人們也已經透過培養人員進入官場的方法,在朝堂上有了一定的力量。
這個時候,朝廷再想提高商稅時已經很困難了。”,說到這裡,李若星停了下來,等待著皇帝的反應,畢竟他現在算是揭了一些人的短。
“是嗎?看來朝中還有像愛卿這樣的忠臣敢說真話啊,朕心甚慰。”,既然李若星敢說,那朱由檢就敢支援鼓勵他。
“自從皇上登基,商人們的勢力已經受到了毀滅性打擊,現在朝廷要收商稅,阻力自然就會小上很多。”
“那如此說來,愛卿也是同意朕徵收商稅的?”
“臣自然是謹遵聖上的指示。”
“好,既然要徵收商稅,那朝廷就要做好準備,愛卿你儘快寫上一份徵收商稅的章程,三十稅一還是太低了。”
“臣明白,不知皇上對這商稅可有什麼指示?”
“朕認為商人經商也是有利於大明的,他們使大明各地的物資互通有無,各地的交流更加便利,於過有用。
在這個過程中,商人賺取一定的銀子也是合情合理的,但現在他們拿的太多了!”,朱由檢此時語氣已經不知不覺的有些陰冷。
“朝廷之前對於商人的諸多限制措施大部分都可以取消了,四輪馬車的推廣使用和寬闊平坦的水泥官道大量修建,再加上朝廷大力發展海貿,各地的商人過的風生水起。
而這些朝廷可是花費了數千萬兩白銀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