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還是覺得皇帝最近幾年的動作實在是太大了,太著急了,雖然他也支援變革,可是還是緩一緩,穩一穩。
在這一方面在朝堂中他和一批人都是這樣認為的,他們這群人現在有內閣大學士郭允厚、吏部尚書王永光、兵部尚書李邦華和他稅部尚書李若星為主。
當然朝堂上還有其他三股勢力,分別以首輔黃立極為主的激進派和為大學士周應秋為主的維皇帝派。
大明地方的官員也基本上可以分為這三類,顯然這三類都是支援對大明進行變革的,大家都是聰明人沒有人會和當今這位大權獨攬的皇帝唱反調。
現在他必須要勸一勸了,不然皇上若是一意孤行,他們這溫和派以一敵二根本就不是對手,事情必然會按照朝廷的計劃前進了。
“許愛卿覺得呢?”
許顯純沒有猶豫,在李若星開口後,他就想好自己改說些什麼了。
“皇上,臣認為現在朝廷的財政確實是有問題,然而此時節源根本就不現實,無論是西征西域還是呂宋清剿不斷襲擊大明百姓的土著都已經在進行中了,現在根本就不可能停下。
朝廷能做的只能是開源,只是,皇上您也知道,臣這腦子不太靈光,並不知道該如何辦,臣聽皇上的。”許顯純表現的倒是頗為卑微。
“許愛卿嚴重了,愛卿的能力自然是沒話說的,稅部的建立兩位可是立下了汗馬功勞。”說著朱由檢左手輕敲著椅子,心道:“這許顯純倒是挺機靈。”
“朕倒是覺得許愛卿說的挺有道理,現在朝廷做的事情都是極為必要的,像各地的賑災,聯通全國各地水泥官道的修建也是不能停止的,甚至還要加快速度,尤其是西南、西北地區,甚至要延伸到已經佔領一半的西域。
更何況朕已經準備儘快解決建奴了,不能讓他們再待在遼東了。
我們要做的只能是開源,兩位愛卿覺得呢?”
李若星心中長嘆,“皇上,臣認為就算是要開源,朝廷也應當做好各方面的準備,無論是政策還是執行的官員,各方面的配套準備。
做好準備好方能順利推進,如此才能降低地方上的阻力,減少各方面的損耗,而這就需要一定的時間。”
“李愛卿確實是老成謀國之言,朕也是這樣想的,正是因為如此,朕今日才來和兩位愛卿商議一番。”
“吾皇聖明!”,李若星長鬆了一口氣,自己已經是盡力了。
“朕確實是有一個方法能猴子增加我大明的稅收,朕認為我大明現在的商稅收的很有問題,必須要進行改革!”
聽到商稅,李若星有些疑惑,大明的商稅不是已經透過車馬稅和車船稅變相的交過了那?這應該沒有人能夠逃脫的。
“兩位愛卿你們想想,我大明的平民中最富有的一批是誰,正是遍佈大明的商人,其實所謂的鹽稅、茶稅就是變相的對鹽商和茶商徵收商稅而已。
然而除了他們,大明可是還有一批商人,例如那些從事海貿生意、絲綢生意、牛馬生意、糧食聲音、錢莊生意、開礦的,他們賺的銀子少嗎?
不少,像幾年前被處理的那一批晉商就很有銀子,抄家抄出來千萬兩白銀,他們還敢背叛大明,和建奴結交。
兩位愛卿,朝廷是不是對這些人有些疏忽了,要知道在稅部成立前,商稅的數目更少,直到去年才恢復的兩百萬兩白銀,而這兩百萬兩中又有多少是來自宗室、勳貴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