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船頭,吹著海風,孫傳庭的神色並沒有那麼輕鬆,這一次大明這樣做定然是會讓朝鮮對大明相當的不滿意,也不知道會不會將朝鮮推到建奴一方,孫傳庭沉思著。
可這又能怎麼辦呢?一切都是為了大明百萬百姓,和這相比,朝鮮對於大明的關係並不重要。
……
一日後,船隊抵達濟州島,在宣讀了朝鮮國王的命令後,島上的官員雖然不太情願,但還是紛紛打理行囊離開,島上的居民竟然有一大半的百姓願意留下,作大明治下之民。
孫傳庭還很大方的用船將那些願意離開的人送回陸地。島上剩下的百姓大約剩下千人,這麼點兒人根本不可能掀起大的浪花。
孫傳庭帶著人手繞著這座島嶼轉了一圈,他出乎預料的發現,這座濟州島竟然相當大,差不多有大明的數縣之地大。
這裡的土地肥沃程度也相當不錯,挺適合開墾種植糧食,歸不得蒙古人當年在這裡大規模養馬,這裡不管是種草還是種糧食都極為合適。
這讓他很高興,如此以來,僅僅是這裡也能夠安置數萬百姓,而且只多不少。
用了三日時間,孫傳庭帶過來的工部官員就拿出了一個設計方案,建造一個大規模的港口,靠近島嶼中央的地方修建一座較大的城池,各個村莊安排在那裡,……。
各方面的規劃都非常詳細,孫傳庭表示很滿意,接下來還要和孫國楨商量商量。
當這些事情剛做完,孫國楨帶領著龐大的船隊就抵達了濟州島,經過一番商議之後,孫國楨在此島留下了兩萬百姓,並親自留在這裡負責中間調運以及濟州島的有關建設,這裡可是重中之重,絕對不容有失。
而且這裡畢竟離登萊不算太遠,若是出了什麼事情,孫國楨還能儘快趕回處理這些事,建奴今秋恐怕就要動手了。
早在這些難民登船之後,孫國楨讓自己此次帶來的三千軍隊以及朝廷的一些官員詳細的向所有人描述了此行移民的目的地,以及朝廷對於他們的相關政策。在這幾天的航行之中所有人都接收了朝廷的要求,對於他們而言,這些都是可以接受的,他們現在已經沒有什麼可以失去的了。
因此對百姓的安置都極為順利,也沒有來鬧事。留在濟州島的兩萬百姓將負責島嶼的建設,不管是港口、城池、道路的修建都需要他們的出力,最重要的還是土地的開墾。同時孫國楨和孫傳庭商量後,決定在這裡招兵兩千人作為防衛力量。
事情決定後,孫傳庭帶領著剩下的船隊,從濟州島一路向北,目標就是龐大的苦兀島。
他們離開後,孫國楨就在濟州島開始大興土木,對於遼東難民而言,只要朝廷管飯就足夠了,更何況朝廷承諾給他們每人都分田,就在這座龐大島嶼上的土地,百姓們也非常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