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李倧命令的朝鮮諸位重臣急匆匆的趕往王宮,現在的朝鮮正是多災多難的時刻啊,各地的流民正在向漢城匯聚,情況很不妙。
王宮中,李倧很平靜的將大明使者即將進京的訊息說了出來,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之中,一時竟然不知該如何是好。
西人李元翼思索一番後站了出來,“大王,臣認為此時大明使者來我朝鮮,定然和去年我國在建奴逼迫下達成的江華和約有關。
……
但是現在大明新皇帝的統治已經穩固,此時定然是想起了我朝鮮的背主之事,此行恐怕是來問罪的,我朝鮮還是應當早做準備,以備大明使者責問。”
“李大人所言甚是,臣附議。”十數位大臣紛紛站出來表示支特。
“嗤!”,這是一道笑聲傳來,“來了來了。”眾人紛紛抬頭看向那人,一切都絲毫沒有突兀之感,他們彷彿都知道必然會有這個場景似的。
只見前方一中年男子正在恥笑,此人正是朝鮮扈衛大將沈器遠,也是一名東人。
他說道:“李大人此言差矣!所謂的江華和約已經過去一年有餘,大明也從未對我朝鮮有過怪罪,想來是知道我朝鮮也是逼不得已,那建奴茹毛飲血之輩,當時已經攻破北都平壤,漢城已經危在旦夕,我君臣都不得不西狩江華。
大明作為天朝上國,怎會不知我朝鮮的艱難?
更何況明面上我朝鮮和建奴達成兄弟之國,但是我朝鮮給建奴的所謂歲幣,我們也是偷工減料,答應和建奴互市的會寧,我等直到現在也沒有執行。
這些難道還不能表明我朝鮮對大明的赤膽忠心嗎?臣相信大明定然是理解我朝鮮的艱難。
因此,臣認為此行大明使者恐怕另有它事,我朝鮮不必太過緊張,一切都可以等到大明使者來到京城再作詳細計較。”
此話一出,立馬同樣是十數人站出來表示贊同,很快雙方就開始互相指責,絲毫沒有一點兒讀書人的文雅在身,雙方似乎誰都沒有將臺上的朝鮮國王放在眼中。
李倧此時心中相當的憤怒,可他也無可奈何,這種事情他已經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自從去年建奴入侵朝鮮後,他在朝堂之上的威嚴就一落千丈,一些人甚至都不將他放在眼中了,朝堂之上的東西人黨爭也越來越嚴重。
這之後每一次朝會都會發生這樣的話事情,他雖然看不慣,卻也無可奈何。他看著下方眾人的爭吵,默不作聲,小半個時辰後,他才終於有所行動。
“嘭!”,李倧將手中的奏摺猛地扔在桌子上,“在王宮之中如此大吵大鬧,簡直是成何體統?對得起你們讀的聖賢書嗎?
對於大明使者按照最高規格迎接,萬萬不可怠慢,由李元翼和沈器遠兩人負責接待。
退朝吧!”,李倧直接快步離開,既然你們想鬥,那就好好的鬥吧。
見大王都走了,眾人也就分成兩派離開了王宮。
……
僅僅過了半日時間,孫傳庭一行人就抵達了漢城,在城外孫傳庭就受到了朝鮮官員的隆重迎接,在他們帶領下孫傳庭一行人進入了漢城一座富麗堂皇的宅子中。
可以說這一路上,孫傳庭都受到了隆重的歡迎,不管是路上遇到的百姓還是漢城中的數十萬百姓以及官員都對他們很歡迎,這樣孫傳庭不由得感慨我大明果然威加四海。
不過最令孫傳庭印象深刻的是朝鮮遍地的流民,這些人甚至比他在見過的遼東難民還要悽慘路旁的屍體眾多。
然而對於這些數目龐大的難民朝鮮官員卻是不聞不問,甚至還要從他們身上拿走最後一點兒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