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讓他們又驚又喜,現在朝廷又在開始修路、興修水利。這些事情按照長久以來形成的規矩,他們作為士紳是要捐獻銀子、糧食的。
在大多數士紳還在猶豫之時,西安的不少大家族已經開始捐獻了,而且比往年拿出來的更多,對於這些人,在他們看來朝廷將秦王府給整沒了,接下來西安城內的多數店鋪都是要發賣的,即便是少府自己留下一部分,剩下的也是極多的。
這個時候多拿出來一些東西也能給朝廷留下一個好印象。
他們作為在陝西有著很大影響力的家族,很快陝西的其餘士紳紛紛仿效。對於他們送的東西,朝廷自然是沒有不收的道理,畢竟這些事情的成本也是很高的,朱由檢的內帑銀子再多也受不了數個月來這麼大規模的花銷,能省一點兒是一點兒。
於是在少府的運作以及朝廷的積極配合下,大明朝第一次出現了在出現大規模的自然災害時,當地沒有出現大規模的物價上漲的情況,尤其是糧食這種救命的物資。
這一點,無論是當地的百姓還是在朝廷事後發的邸報上看到了這些情況的大明眾官員們都是相信的。畢竟他們沒有見到像往年一樣大規模的逃難人,就算人不多,但是也肯定會有,而不是像現在這樣,一點兒動靜都沒有,這就很不正常。
另外就是地方官他們最初也能夠透過一些急急忙忙跑到陝西準備發一筆國難財的商人嘴裡聽說了一些事情。
什麼朝廷現在做事越來越過分,他們跨域數千裡向關中運糧,現在卻因為這少府,他們沒有賺到一分錢,甚至是賠錢。
當初他們這些見多識廣的官員們還是極為驚訝的,按照正常的情況,發生大災之地那裡有糧價不上漲的?大家都是主政一方的官員,這種情況也都經歷過,誰沒有為這種事情頭疼過,可惜他們也沒有什麼好辦法,現在似乎……
經過打探以及朝廷的邸報,他們才算明白原因為何,這麼說,皇上經商也是為了大明億兆百姓了?
這件事情進展如此順利也讓朱由檢讓朝廷很滿意,當然這其中最讓朱由檢看中的還是民心,朝廷如此大規模的賑災,足夠將陝西的民心完全拉過來,將陝西的民變消彌於無形。
只要再堅持幾年,陝北剩下的人口就不會太多了,人少壓力就會小很多,到了那時一切處理起來都會簡單很多。
………
還有一章,求訂閱,求票票!!
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