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過多久,朱由檢就收到了工部的一些計劃,自從得到命令後,工部的一眾官員都很興奮,只有大工程才能真正的表明他們工部的重要性。
更重要得是大明境內的確有很多的道路、水利工程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進行修繕了,現在終於再次有機會了,那怕僅僅是陝西,但這也是一個好的開始。
看完之後,朱由檢很滿意,也就同意了徐光啟提交的這一系列的工程、計劃。很快,工部一位侍郎作為此次以工代賑的負責人,直奔陝西而去。
陝西很快就行動起來了,周應秋料想的不錯,將近五十萬的災民幾乎沒有人反對朝廷的決定,所有人都非常積極,畢竟幹活朝廷發的糧食可比他們這每天和稀粥要強的多。
對於他們來說現在能夠吃飽飯就是最重要的事情,一切都不能和這想比,當然若是能夠透過自己的勞動換來一家人的乾糧,他們絕對是願意的。
五十萬人之中,除去老人孩子,能夠有勞動能力有三十餘萬人,他們被分成數十支隊伍,在朝廷的帶領下,負責修建不同的工程。
當得知是修路、修水渠這些和他們息息相關的事情時,這些難民的積極性都相當高。他們也是相當的配合,這讓鄭三俊等人心中鬆了一口氣,當初他們為了防止出現動亂,滿桂還調過來數千三邊士卒。
結果並沒有多少人有膽量鬧事,被朝廷處死的不安分之人也還不到百人。在鄭三俊等人的眼中,這就是一個奇蹟。
現在,這些工程的推進速度都很快,當然對於大明來說,這次以工代賑絕對是物超所值的,朝廷所付出的僅僅是每日的飯食,以及微不足道的一些糧食。然而這些能夠讓這些百姓家中的老弱也能夠平安的活下去。朝廷從中收穫的也是極多的。
難民們也是樂意,跟著朝廷幹活的自己是管吃的,每個月朝廷還發一些糧食,這些足夠家中的妻兒們能夠活下去了,這已經是天大的恩德了。
其實這樣的災害他們以前也不是沒有經歷過,以前都是餓浮遍地的,原本他們都認為自己恐怕要餓死了,誰能想到現在竟然真的能夠活下去了,現在這樣的好日子可是不多見啊!
於是難民們也都很努力的幹活,不能白白佔朝廷的便宜,不然的話,以後若是還有大災,朝廷不救他們該怎麼辦?
至於朝廷對於他們田地的處置方式,經過一番考慮之後,大多數都是贊成的,要真是能夠有五石的產量,給朝廷一半他們也是願意的,剩下的也足夠他們一家人吃了。
在他們看來這樣乾旱的天氣,就算那紅薯產量高,但是怎麼可能有五石?能有一兩石就不錯了,到時候憑藉著家中的六七畝土地,足夠他們一家人堅持到明年的夏收了。
在此次以工代賑的實施過程中,竟然還產生了一個意想不到的收穫,當得知朝廷組織難民大規模在陝西修路時,陝西多地計程車紳紛紛拿出藏在家裡、錢莊的銀子以及糧食等物資,作為對於修繕道路的支援。
對於士紳們而言,雖然他們會在災荒年連透過多種手段從難民手中奪走他們的糧食,到他們也有義務為難民提供一部分的稀粥,畢竟這能夠增強他們在當地的民心。今年他們也做了,可惜百姓們已經看不上他們那一碗裡見不到兩粒米花的稀粥了,紛紛跑到少府那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