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雙方加強之前的盟約,雙方約定一同合兵西進,明軍出兵兩萬,察哈爾出兵三萬,雙當合兵五萬,出兵葉爾羌。
三、暫定西征期間,雙方兵分兩路,一北一南,目標葉爾羌的都城,一舉滅亡葉爾羌,具體的作戰計劃雙方可再次協商。
四、為了戰爭順利,明軍為察哈爾軍隊提供軍糧,以及一批武器,直到察哈爾攻取葉爾羌五座城池以上為止。
五、戰後雙方平等劃分葉爾羌的土地,但是疏勒交給察哈爾。
六、未來在察哈爾和漠西蒙古爭鋒時,無條件支援察哈爾。
………
基本的協議就是這樣,雙方都感覺可以接受,於是雙方在青海湖北邊嗜血為盟。
結束後雙方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滿桂的奏摺也被人快馬加鞭的送到了京城,到了朱由檢的手中。
看完事情的經過,朱由檢滿意的笑了,將林丹汗向西北方帶就是朱由檢提出的想法,大明也不是不想自己一個人出兵西北。
實在是現在大明的事情實在是太多,東北方向接下來要全面實施針對建奴的包圍封鎖、擠壓計劃,東南方向也要為接下來的登陸戰做準備了。
這兩件事就要花費大量的錢糧,這已經是兩線作戰了,若是在山高路遠的西北再開一條戰線,那實在是有些難為大明瞭。
若僅僅依靠大明,西北戰役也不知道要到什麼時候才能真正開始,耽擱的不僅僅是時間,更重要的是過不了多久,西北的準格爾就要崛起了,到時候就麻煩了,而且那葉爾羌汗國還是政教一體的國家。
他們已經盤踞在西北超過百年,文化侵蝕十分嚴重,不能再讓他們留下來了,對於這一點兒,有林丹汗這個紅教信仰者,還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有了林丹汗的三萬精騎,大明能夠省下很多事情,至於給予察哈爾的糧食,這完全不是問題,陝西的紅薯產量可大得很,現在困難的事情是儲存問題,現在給他們一些完全不是問題。
至於養活察哈爾十數萬牧民的糧食,大明也不是白送的,現在林丹汗付不起金銀,戰後林丹汗就有銀子了,問題不大。
至於戰後林丹汗的崛起,那就更不用擔心了,只要林丹汗踏上這一條路,他和他的察哈爾部落就是大明的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為大明做事,他就是大明的工具人。
他林丹汗將不得不這麼做,沒有其他的選擇。
…………
很快眾人都知道西北發生的事情,以及皇上準備在西北發動新的戰爭。
眾人心中有些憂愁,皇上怎麼這麼喜歡打仗啊,打仗打的是什麼?都是銀子啊!
短短几年時間,皇上已經打過多少次戰爭了?什麼時候是個頭啊,不過現在看來,恐怕是沒有頭了,海外還有那麼大的土地等著皇上去攻打呢!
“皇上,此次西北戰役,滿將軍收回朵甘都指揮使司,不戰而屈人之兵,花費甚小,臣認為應當獎賞。”
“自然,五軍都督府商議看看怎麼賞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