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林丹汗已經將可以用來拿捏自己的繩索送到了自己手上,他滿桂自然不會無動於衷,滿桂很是熱情的派人和林丹汗開始了談判。
按照林丹汗的想法,此次他跑他最終的目標就是希望能夠在青海湖周圍擁有一塊土地,讓自家察哈爾部落的牧民可以放牧、生存,當然還需要明軍提供一批物資,讓他們能夠順利渡過這個冬天。
為了這個目標,其他的東西他林丹汗還是能夠放棄的,察哈爾的牧民太慘了,他們為了自己已經付出太多了。
為此林丹汗甚至已經做好了放棄自己那蒙古大汗的名分,向大明稱臣的打算。
畢竟一切都是為了生存!
然而當滿桂派過來的使者說出大明的條件時,林丹汗可以說是極為驚訝。
明國完全沒有趕盡殺絕的意思,他們提出的要求似乎並不算太難,至少短時間內對他們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壞處。
至於長遠,若是履行大明的要求,他察哈爾部還要死上一部分人,但是若是成了,他林丹汗真的有可能東山再起。
大明還真是給了他一個未曾想象的道路。
至於以後的最終結果如何,那已經不是他現在考慮的東西了,如何渡過現在的難關才是重點。
於是,林丹汗真的有一點兒心動了。
滿桂提出的要求也很簡單,首先就是青海湖周圍的確就是大明的,誰都不能拿走,林丹汗必須退出此地,原封不動的交給大明。
當然大明也不是無情之輩,尤其是對於察哈爾這個大明的盟友,大明也不會虧待,大明不需要察哈爾稱臣納貢。
想反,大明還願意支援林丹汗走出一條新的道路,獲得新的牧場,林丹汗能帶領察哈爾走向輝煌。
明軍還給林丹汗指出了一條道路,道路也很簡單,只是林丹汗之前從來沒有考慮過的方向。
一路向西,出嘉峪關,進攻葉爾羌汗國,搶奪他們的土地供察哈爾部落生存。
明軍還給林丹汗畫了一個大餅,之後甚至可以一路向西,重建成吉思汗的偉業。
這個方向,這個輝煌的未來讓林丹汗心中幾乎完全熄滅的念想再次燃燒起來了,綻放出比之前更加熾熱的火焰。
林丹汗仔細的思考過,這還真的有可能成功,對於葉爾羌,他並沒有放在眼裡,只要明國能給他提供各種物資以及其他的援助,他還真的有信心打到葉爾羌的都城,疏勒喀什。
但是僅僅這些卻還不夠,他若是打葉爾羌,西邊的漠西蒙古絕對不會無動於衷,大機率會出兵搶奪這塊兒肥美的草場。
雙方既然都有意願,也就順利的開展了談判。
談判進行的並不太順利,但是雙方都有著自己的考慮,於是談判經歷了半個月,雙方“勉強”達成了這項至關重要的協議。
一、察哈爾部在崇禎三年春撤出青海湖地區。大明免費在這個冬天為察哈爾部落提供糧食、乾柴、煤等過冬必備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