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皇上願意那就讓他們來吧,反正之後不管出了什麼事情還有北京的官員來處理,和我們有什麼關係?
這轉變把朱由檢看的是目瞪口呆,好傢伙,朕已經有這麼大的威勢了嗎?朕怎麼不知道?
…………………
這場大朝會之後引起的波瀾也頗讓朱由檢震驚,接下來幾乎可以說是整個南京城的百姓都在討論著此次大朝會,很多南京本地的讀書人甚至是熱淚盈眶。
在知道這些事情後朱由檢不得不承認,兩百餘年沒有皇帝坐鎮,沒有舉報過大朝會的南京對這些政治上意義很大事情有著多麼強盛的期望。
然而不管如何,自己總是要回去的,北京才是大明事實上的京城!
幾天後朱由檢召齊南京城中一眾文武官員,宣佈自己準備在兩日後回京。
雖然一眾文武官員心中很不希望皇上離開,但是他們也知道朱由檢卻是一定要離開的。
沒有了皇上所謂的南都又有什麼意義呢?以前長時間沒有也就罷了,現在在體驗過這種感覺後,他們真的不想再回到之前的感覺,這或許就是所謂的食髓乏味吧。
王加川等人也開始為此事準備。原本朱由檢並不沒想這麼早就回去,畢竟現在距離年底還有一個半月時間,按朱由檢原本的估計,自己走大運河半個月也就到京了,還不用顛簸,一路水路很舒服。
然而直到不久前朱由檢才想起來,現在正是冬日,運河早已經冰封,根本就不能通航,尤其是淮河以北,若是走陸路,那必然需要用更長的時間,一個半月的時間恐怕不是非常充裕。
於是十一月十五日,一大早,朱由檢的車隊駛出了皇宮,皇宮外,京城的一眾官員都早早在這裡等著,他們這些人至少也是要送到長江邊的。
朱由檢和眾人匯合後緩緩走出了皇城,皇城到南京城門的大道上,此事到處都是前來歡送的南京百姓。
當朱由檢一行人踏上水泥大道時,兩側的百姓響起來震耳的歡呼聲,朱由檢敏銳的感覺到這次的歡呼宣告顯比自己來的時候要高上許多。
坐在馬車上的朱由檢只是笑笑,對此並沒有什麼反應。
其實這些百姓有這樣的表現並不是很正常,朱由檢來到南京幾乎什麼事情都沒有做,唯一的事情就是查好了一大堆的商賈。
要是說這些商賈對於這南京城的百姓有很強的壓迫和剝削,朱由檢是不太信的,商人在大明的地位並不高,他們既不能剝削普通的百姓也不能過份的壓迫他們。
真正對百姓們壓迫嚴重的正是朝中文武視為大明支柱的大明士紳,以及被歷代大明皇帝視為大明支柱的宗室。
現在百姓們興奮的原因大機率是見到這些家大業大的大家族遭殃罷了。想想自己的生活,再想想這些醉紙金迷的所謂商人,現在眾人心中有暢快之感也很正常。
……
一個時辰後,眾人抵達了長江港口,朱由檢走出馬車,熱情的向南京一眾文武官員告別,緩緩登上水師的戰船。
在南京百姓和官員不捨得目光中,數十艘大小不一的戰船緩緩消失不見。
眾人皆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