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得知明軍突襲荷蘭艦隊的時候臺灣總督彼得就下令全城堡戒嚴,所有士兵都回到各自的崗位,整個城市都進入了戰時狀態。
要知道位於臺灣的這些荷蘭士兵,基本上都在這兩年中都處在戰爭狀態中,他們經常島上的土著交戰,不管是戰鬥意識還是戰鬥能力,都保持在較高的水準。
是在全城戒嚴後,所有計程車兵都很快進入了狀態,一萬明軍的到來和一百門移動的大炮是非常顯眼的,站在高處的荷蘭士兵,僅憑肉眼就可以清楚地看到。
荷蘭士兵發現明軍後,荷蘭總督彼得也被驚動,他驚慌失措地來到了城堡的城頭上,嚮明軍方向仔細地觀察著,當看到明軍的裝備後,他倒吸一口涼氣,現在的情況恐怕真的難了。
看來這次明軍的行動是早有計劃的,明君竟然出動了超過兩萬的水陸兩軍,他們這是準備是要將我荷蘭大軍一舉擒獲,將我等驅逐出臺灣島。
之前我荷蘭大軍在這臺灣佔有著優勢之時,也未曾對他們明軍敢盡殺絕,而僅僅佔領著臺灣南部,沒有對北部有著其他心思。現在你們這些明國人就是這樣報答我們的嗎?簡直就是狼子野心。
不管如何?現在事情已經走到這一步了,說這些已經不合時宜了,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準備普羅民遮城的城防。本總督會讓你們明白誰才是最後的勝利者!
強迫自己冷靜下來的彼得有條不紊的發揮著一道一道的指令,他深深地明白現在這座普羅民遮城必須要守住的,無論付出什麼樣的代價。
同時彼得還沒有忘記距離此地不遠,正在修建中的熱蘭遮城。那裡同樣還有著將近一百名的荷蘭勇士,彼得派出了士兵前去報信,讓他們儘快趕回普羅民遮城,他很清楚這一百人將會是他們唯一的援軍,他們留在那裡完全就是等死,必須要將所有的力量集合在一處。
死守普羅民遮城!
當彼得在急急忙忙的清清著城堡防守準備時,孫應元也已經知道荷蘭人已經發現了自己。既然他們已經知道了,那就不需要再躲躲藏藏,明軍開始快速的向普羅民遮城靠近。
距離越來越近,當明軍抵達距離普羅民遮城六里處時,城頭上的彼得就開始下令火炮開炮,這個距離基本上就是紅夷大炮的射程的極限了,而且這還是因為荷蘭人的大炮是從高往下打,距離自然會有所增加。
因此在這個距離上,位於城下的明軍火炮是打不到普羅民遮城的,聽到城頭上傳來的火炮聲,孫應元並沒有著急,相反,還露出了笑容。
看來城頭上的這位彼得總督並沒有很強的信心,他現在恐怕是害怕了吧,不然他也不會這麼早就開跑,在如此遠的距離下,火炮的命中率實在是太低了。
明軍早在之前就已經分散開來,就是為了避免敵人的火炮,因為密集的人群會產生極大的傷亡。效果也相當不錯,第一輪敵人火炮的炮彈並沒有給明軍帶來較大的傷亡,明軍繼續冒著炮彈前進。
沒有辦法,要想攻下城池,就必須使用火炮,而要使用火炮,就必須縮短距離,使兩者的距離在火炮的射程之內。
冒著天上不斷掉下來的炮彈明軍冒死,繼續前進炮彈不斷地擊中明軍,明軍軍中不斷地傳來哀嚎聲,孫應元對此不為所動,戰爭從來都是要有傷亡的,即便是這些士兵都是他親手訓練而來的。
孫應元對這些人還是很有感情的,但是卻沒有絲毫辦法,想要成功他就必須要這麼做。
“砰”的一聲,一枚炮彈擊中了正在向城池靠近靠近的紅衣大炮大炮,它直接被轟倒在地,周圍數名士兵被砸傷。
孫應元突然感到一陣心痛,這門紅衣大炮已經不能用了,攻城的主要戰力直接減少了百分之一。
明軍與普羅民遮城的距離越來越近,明軍的傷亡也越來越大。
但是這一支軍隊都是精銳的軍隊,經過了孫應元一年的艱苦訓練,他們已經徹底成長起來了。此時面對著天上的不斷降落的炮彈,耳邊不停傳來戰友的哀嚎聲,他們也沒有後退,在戰鼓聲中,火炮聲中不斷的前進、前進、再前進。
隨著距離的減小,敵人的炮彈命中率越高,威力也越高,明軍的傷亡也越高。
終於雙方的距離拉近到了五里,這個距離已經勉強可以了,經過了長期訓練的炮兵,很快就將火炮擺放好方向,也調整合適的方向。
防採集,自動載入失敗,點選手動載入,不支援閱讀模式!
禁止轉碼、禁止閱讀模式,下面內容隱藏,請退出閱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