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用章兄覺得如何?”
鄭三俊有些意動,但心中仍然有所顧忌,他思索良久,略帶遲疑的說道:“這個方法不錯,可以先調查一下,之後的咱們再議,畢竟這件事牽扯實在是太大了,一切都要小心謹慎。”
“好,既然如此,我等就聯絡一下溫大人,咱們一同將此調查清楚。”,郭允厚有些興奮,現在皇帝想要變革,想要大明強盛。既然想要崇禎中興,總不能朝廷連大明的人口數量都搞不清楚吧。
“好,明日我親自去一趟河套,和溫大人商議一番,相信他定然會支援的。
不過我們最重要的還是大計、吏員整頓之事,溫大人那裡也是移民之事,尤其是萬輿兄的事情,事關大明的稅收,可以說是重中之重,萬萬不可耽擱。
大家都會很忙,因此,我等還是不要著急,慢慢來,萬萬不可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
第二日,交代一些事情後,鄭三俊就直奔陝北而去,對於他來說,陝西的一些事情大方向已經定下來了,只需要手下人按部就班去做就可以了,他這次順路還要去一趟延綏鎮,見一見滿桂,之後就是去找溫體仁了,也不知道他現在到了哪裡?
對於黃冊之上可能只有大明的十之六七的百姓,鄭三俊也是十分震驚的,可是他比郭允厚對地方上的一些人瞭解的很清楚,他可從來沒有過懷疑,甚至他都感覺這十之六七恐怕還說多了,藏匿的人口恐怕不止如此啊!
地方上的那些佃戶據他所知多數都在黃冊上沒有登記,那他們為什麼沒有登記,也很簡單,一方面是人頭稅,另一方面就是那些地主的阻撓了。
這些在大明連身份都沒有的人就只能老老實實的給他們種地了,甚至是世世代代做他們家的佃戶。
現在若真的想一舉將這些人給統計出來,先不說那些士紳的抵制,光是老百姓自己也不願意站出來啊!站出來又沒有好處,還要交稅,一家幾口人的人頭稅可是一大筆數目啊,本來就吃不飽飯的家怎能承受這樣的稅賦?
就算朝廷強制性的統計他們的人數,之後他們不會在逃嗎?不會再次將自己藏匿起來嗎?自己都沒有銀子來吃飯了,他們會老老實實等著朝廷來收稅?這是不可能的,逼急了他們說不定就揭竿而起了。
因此首先要解決的還是銀子的問題,那種藏起來的人沒有銀子來繳稅,要麼讓百姓有銀子,要麼不收稅,不然的話,根本不可能統計到所有的人。
讓百姓有銀子,這可能嗎?反正他鄭三俊絕對是沒有這個本事,就算是盛世,老百姓們能吃飽飯就很不錯了。至於人頭稅,想到這個,鄭三俊都直搖頭,這個稅收已經實行了幾千年了。
若是聽到減輕或者取消人頭稅,郭允厚還會支援,別開玩笑了,他可是把國庫裡的那點兒銀子看的比自己的命都重要。
算了,不想這些了,把結果調查出來,讓皇帝看看吧,希望皇上也能有一些想法吧,不然的話,這件事情還是再放一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