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對於眾人此時的表態十分滿意。
這樣的結果也正是他所期望的,這次小朝會能夠確定這樣的成果朱由檢很是滿意。這次總算是將朝廷中的重臣們全部統一了思想,全部讓他們站在自己這一邊。
或許這樣的統一是極其脆弱的,或許他們的心中各有想法,和朱由檢自己的想法並不是十分相同,但是那又如何嗎?
不管他們是為了自己的所謂理想,還是為了升官,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和朕站在一起,來迎合朕,這些都不重要。
只要他們能夠不拖自己改革大明的後腿就夠了,就算是為了一些所謂的利益而去迎合朕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這種人還是能夠做事的,甚至他們做的還會更好。
朕沒有那麼大的本事,讓朝廷所有的官員都道德高潔,一心一意為了大明的再次崛起而奮鬥,而不去攫取自己的利益,不去盼望著升官發財,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
“好,諸位愛卿都認同了朕的想法,朕很是高興,看來諸位愛卿都是一心謀國之人,這是朕之幸,也是朝廷、大明之幸。”
“謝皇上,臣不敢當!”。
眾人連忙回道,可是從他們的面容上絲毫看不出被皇帝誇讚後的喜悅,有的只是一臉凝重。
朱由檢見到這個情形,心中並沒有不高興,有這樣的沉重表情,恰恰說明了這幾位朝廷重臣都是知道輕重的,至少對於大明的情況都有著很深的瞭解,的確是值得他朱由檢信任的。
朱由檢淡定的從旁邊的桌子上取過那上面唯一的一份奏摺,道:“諸位愛卿,半個月前,這份奏摺吏部尚書周愛卿、都察院左都御史鄭愛卿、大理寺卿陳愛卿三人聯名向朕上奏的。
朕當時覺得三位愛卿的意見和看法都是極為不錯的,都是值得朝廷大力推廣的。
可是朕又思慮再三覺得當時的時機並不太好,因此一直將其留中不發,還望三位愛卿莫要因此而著急!”
周應秋三人聽到朱由檢提到這一份奏摺,三人瞬間眼前一亮。
當初這一份奏摺,這個方法都是周應秋提出的,沒想到他剛提出,就受到大理寺卿陳揚美的大力支援,見到周應秋二人都支援,鄭崇檢略微一猶豫也就同意了周應秋的想法。
於是三人懷著不同的心思,在這份周應秋提前寫好的奏摺署上自己的名字,送去通政司後就忐忑不安的等待皇帝的動靜。
周應秋當時願意提出這個想法,他也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才做出的決定。
一方面是在此次的京察之中,他遇到了一個很大的困難,這讓他不知道到底該如何去辦。
若是按照當初皇帝交代他們憑藉各地官員的功績來判定他們的表現情況等級,那這和以前幾次的評判就不一樣了,這讓他有些糾結。畢竟若是這樣做了,他必然要得罪一大批人,畢竟皇上有沒有明確要求怎麼評判?他也不好直接就憑藉這個標準來評判,而就在這個時候這個方法就出現在他的腦海中。
另外憑藉著他這段時間對皇上的觀察,他覺得皇帝應該會大力支援自己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