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後,張天麟、孫元化在、鄭芝龍、劉香等人帶著他們的護衛走出了北京永定門。
城門外早已有一千名羽林軍計程車卒接列陣等待著。這些人是朱由檢給都指揮使孫元化的班底,以此為基礎,他才能不斷的擴充套件軍隊,形成一股足夠的實力,如此才能真的將那座島嶼掌控在手中。
而不是將希望放在鄭芝龍手上。
雙方匯合後,將前往通州,透過大運河達到江南,之後再到臺灣府,畢竟人太多了,回去的時候已經不適合座海船回去了。
在去往通州的路上,鄭芝龍一直都在仔細的觀察著這些羽林軍計程車卒,據他所知,這是大明京城最為精銳的軍隊了,畢竟是用來守衛皇宮的軍隊啊。
這一路上這些士卒的表現也的確讓鄭芝龍很是驚訝,一路上令行禁止,行軍途中絲毫沒有所謂的竊竊私語聲,非常安靜,只有腳步聲和甲冑的撞擊聲,即便是趕路再累,身上的盔甲也沒有脫過。
這個時候鄭芝龍兩人才注意到這一千人全部都是披甲的,而且這甲冑很明顯是新制作的,似乎防禦力相當不錯,看來大明的軍械司的設立取得的成就並不小。以前大明的武器盔甲什麼樣子,大家都清楚。
據鄭芝龍估計,這些人雖然比不上自己鄭家的親兵,但是對他們這些海盜的普通士卒強了太多。而且據說京城內的羽林軍人數多達一萬一千人。
更為重要的是他沒有想到這些人的手中全部用的火槍,而不是大刀,長矛!似乎還是西人用的燧發槍。他鄭家的工匠到現在尚且還不會造!
尤其是搶上竟然還帶了一把刀,叫什麼刺刀。很快他就看出來這把刀的用處,天朝果然有能人啊!
天朝果然是地大物博啊,皇帝只要想,短短數月時間就得到了一支精兵。想到這些日子拜訪自己的那些人,他感覺以後自己還是要注意一些吧,有些事情還是要按規矩走啊。
……………………
這一天,終於到了準備多時的邸報的發行的日子了,這一次的邸報司聲稱邸報上印刷有紅薯的種植方法,需要更大範圍的傳播,以這樣的藉口,讓朝廷的官員們支援了這次的發行計劃。
這次將會向全體國民發售,為了方便,就在遍佈全國各縣城的信達商行售賣,價格也不貴,按照成本價,一份十文錢。
這已經是很便宜了,以前的邸報成本很高,這次是因為改進了印刷方法,不在需要製作雕版再加上這次印刷的份數實在是太大了,是往常印刷次數的十數倍,成本自然也就降了下來。
大明現在的識字人還是不少的,畢竟這個時代,讀書幾乎是唯一的出路,只要家裡有條件的,都會讓孩子去讀書的。
基本上每個村莊裡大約有那麼一兩位認字的,這次的文章又全是大白話,基本上只要是認字就能夠看懂這些文章。
而這些日子朝廷的宣傳工作早已經開始,很多人都知道記錄有紅薯詳細種植方法的邸報將會在信達商行開始售賣。
甚至皇帝為了讓更多的百姓學會怎樣種植,特地讓以前只能由官員們看的邸報賣給他們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