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皇帝的某些想法有些幼稚,還有的總是感覺天馬行空,諸位大臣有時也很是尷尬。
有些是很明顯在大明根本無法運用的方法,但是往往還有一定的道理,諸位大臣只需要按照那個原理去進行修改,事情往往變的十分順利。
朝中和皇帝接觸多的諸位位高權重的大臣們心中都是嘖嘖稱奇,皇上分明年紀輕輕卻有急智,雖然存在閱歷方面的不足,但是假以時日定然是一位明君。
見皇帝似乎沒有動作,這些個大臣都表示沉默,經過這兩個月來官場上的大規模清晰,尤其是對於京城朝廷的高層官員。這些人基本上都是一些做事的官員,再加上朱由檢對於做實事官員的看中和提拔。那些原本還沉迷於耍嘴炮的官員們已經越來越難以適應現在的朝廷了。
然而他們似乎並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現在仍然我行我素。
………………
第二天,快馬加鞭的吳弘業趕回了京城,城門外早已等候的錦衣衛將吳弘業領進文華殿。
文化殿,應該參加小朝會的十數名官員已經全部到齊,都在等著吳弘業的到來。
吳弘業進來時也被這個場面嚇一跳,不過總歸不是一般人,很快就收拾好心情,忍著屁股的疼痛,向在場的所有人介紹著此次出行的所有經歷,講述的非常詳細,從離開喜峰口進入草原到返回京城,事無鉅細。
包括朱由檢的眾人都是認真的聽著,絲毫沒有走神。說起來吳弘業還是林丹汗繼承大汗以來第一次以大明官方身份出使察哈爾部的。
半個時辰後,吳弘業終於將所有的經過,以及自己的一些分析講述完畢。
待眾人消化一段時間後,朱由檢開口道:“諸位愛卿都聽完吳愛卿所經歷的事情,諸位不知有何看法?”
眾人都沒有回答,而是將目光轉向新任兵部尚書李邦華。畢竟這是兵部尚書的本職工作了。
“皇上,依吳大人在白城的觀察,臣認為林丹汗本人已經做好西遷的準備,恐怕難以更改,朝廷必須要做好準備了,但此人似乎和察哈爾幾個部落的臺吉並未達成一致。
臣認為若是沒有其他因素的影響,林丹汗的西遷恐怕至少會在一個月後進行。”
“皇上,臣認為李大人所說很有問題,依臣對於林丹汗此人的瞭解,他對於手下的部落控制力並不強,此人沒有決斷力,遇到事情經常猶猶豫豫,自命不凡,其實本事並不大,他們的西遷定然不會快。
但臣認為,若是我大明向林丹汗表明我大明不支援他的西遷,並且將會全力支援土默特部,定然會讓林丹汗產生遲疑。
防採集自動載入失敗,點選手動載入,不支援閱讀模式,請安裝最新版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