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禮部主事何萬化所帶領的出使團隊已經在這裡停留了數天,對於能夠得到出使順義王部落機會何萬化很是驚喜。
當得知朝廷有意選拔使者時,他向禮部尚書溫體仁毛遂自薦,希望自己能夠去順義王部落,這可是一個好機會,憑藉這這次出使草原的經歷,自己回來後定然可以再升一級。
相對於察哈爾部,土默特部和大明已經相安無事數十年了,雙方的互市貿易也開展的如火如荼,他的任務又十分的簡單,只是去提醒以土默特部為代表的蒙古右翼諸部落,做應對林丹汗西征的準備罷了,基本不會有什麼危險。
但是在大同停留了數天,仍然沒有收到吳弘業的訊息,這讓他對自己的同僚吳弘業充滿了擔憂。察哈爾部和大明的關係不過是相互利用罷了,這要是談判不成,林丹汗若是大怒,萬一出了什麼事情。
就在這樣的擔憂中,第二天,吳弘業的信終於傳到了大同。
吳弘業稱此次出使察哈爾部任務失敗,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用互市來拖延一些時間。
看到這個訊息,何萬化心中變的沉重起來,事情麻煩了啊,林丹汗西遷不可避免了,朝廷又要麻煩了啊!現在重任交到了自己手中。
放下手中的信,走出房門,連忙將出使隊伍集合完畢,半個時辰後,這個上百人的隊伍走出了大同城門,向北方的大草原行去。
於此同時,溫體仁拿著吳弘業的信急急忙忙的走進皇宮。
朱由檢看完手中的信,心中長嘆一聲,林丹汗果然是一心西遷,絲毫沒有動搖。
也是,現在是大明求著人家幫助自己去打建奴,不過林丹汗本身就和建奴有大仇,雙方也是相互利用罷了。
雖說這次出使朱由檢本身也沒有抱太大希望,但若是萬一成功的說服林丹汗打消西征的主意,那自然是意外之喜。現在看來,恐怕沒有僥倖了,必須認真對待了。
“溫卿,出使林丹汗的結果你給朝中三品以上官員通知一下吧,讓他們心中也有個準備,想想我們到底該怎麼辦?
至於互市的談判,等吳愛卿回京以後再說,接下來就看何愛卿的結果了。”
很快,和林丹汗談判失敗的訊息就在京城的高官群體中傳播開來,能做到這個位置的官員都是聰明人,他們很清楚這意味著什麼,以後大明的日子恐怕就更難了。
所有人不由得將目光看向皇宮。
按理說這樣的想法應該不會有才對,按照常理遇到大事,都是皇帝急急忙忙召集大臣商議此事,群臣在爭論中得到幾個處理方法,陳情利弊,最後再由皇上決定。
而現在新皇登基的這兩個月的時間,似乎這套執行了上百年的流程發生了改變。
新皇事事都有自己的想法。皇上倒也是讓大臣們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是皇帝自己卻提出方法,讓諸位大臣對其進行討論,進行查漏補缺,更重要的是皇上每每都能從意想不到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甚至眾大臣還不得不承認這方法的確有用,比他們的看法更有用,甚至是有奇效。
現在他們彷彿適應了這種變化,按理說這樣的變化是不應該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