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九幽十絕> 第六十二章 龍王劫道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十二章 龍王劫道 (1 / 3)

只見趙喆徑直望向一旁奔湧不息的暗河,眼神深邃而篤定,繼續解釋道:

“能讓所有人都致幻的,只能是這條暗河。”

“這河水,有問題。”

“我之前聽過一種說法,但不存在於墓穴之中,而是源自於古代水運。”

“早在唐宋時期,便有——‘奇哉水蠱,財貨我屬。’的說法。”

5萬多條河流,近千個大小湖泊,如此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也註定中國悠久且蓬勃的水運發展史。

曾在河姆渡出土的木漿,就足以證明——

早在7000多年前,東南沿海的漁民便已經開始使用乘風破浪,出海漁獵。

春秋時期,水運愈發頻繁。

到了漢代,就已經有了堅固的船舶,風帆和平衡舵也開始投入使用。憑藉季風,便可遠航到日本、朝鮮、東南亞和南亞各國。

時至明初,鄭和七次下西洋。

200多艘漁船,2萬多人的龐大船隊,歷訪30多個國家。

堪稱世界航海史上的光輝壯舉,直接促使我國古代的航海事業走上飛速發展的康莊大道。

然而如此浩瀚悠久的史詩長河中,卻也曾在唐宋時期,出現過令人恐懼的異象。

有了隋煬帝猛鑿大運河的基礎,唐朝一開國,便輕鬆順利地對全國範圍內的水運,進行了一波系統規劃和升級。

唐政府更是設立了自上而下,完備的管理和執法機構——水部、都水監和水路轉運使司。

制度與機構的健全完善,可謂天時地利人和,使得大唐的水運蓬勃發展。

長江流域,便成為了鹽茶貿易最為集中的地方。

鹽舶茶船,終日販運興旺。

唐代宗大曆末年,光是揚州港每年所徵收的鹽稅,便足以佔天下賦稅的一半。

水運商貿的繁盛,可見一斑。

但與此同時,看著長江之上絡繹不絕的貨船。也有人,動起了歪心思。

大約是在文宗時期,長江中下游,有一個名叫蟲龍寨的地方。

居住著百十戶古苗濮蠻,終年不與外界往來,相傳甚是精通巫蠱之術。

突然又一年,蟲龍寨附近的水域,開始頻頻發生載貨商船莫名沉沒的詭異現象。

等附近衙門派人來實施打撈時,卻發現船舶之上,所有的貴重財貨竟早已被洗劫而空。

只剩下些不值錢的雜物,還有船員們的屍體。

起初還懷疑是江上有水盜,謀財害命。

然而很快,這個臆測便被推翻。

原因就在於,每一具屍體,居然全都毫髮無損。相當令人感到匪夷所思!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