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科技大國,一個重要的標誌就是對科技的重視。
對科技重視的一個標誌,就是技術的費用極高。
矽谷的很多科技公司,都不思上進,靠著一些B端的技術授權來存活,甚至有很多科技公司連研發團隊都沒有,就是早年開發出了一些技術、有了一些專利,然後就靠著這些東西吃一輩子。
這些公司,放在國內根本活不下去。
可美國不一樣,這些東西往往都可以賣出天價,讓他們活得很滋潤,老闆賺大錢,員工每天的工作輕鬆愜意,福利待遇極好。員工的待遇高低,本質上不是老闆提供的,這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是員工跟整個社會體系之間的博弈。
國內的很多公司使用美國的技術,那是真的買不起。
太貴了。
那就只能用一些盜版了,或者以“自研”的名義搞出高仿品,去繞開美國公司。
這是沒辦法的事。
這是市場裡的必然選擇,不是簡單的黑白、對錯的評價標準。
國內只是個發展中國家,根本支付不起美國社會體系開出的那種天價的技術服務費。
周不器現在很多事情也就看平淡了,對於美國的這種天價技術服務費,也沒有了早些年的誤解。
高價有著高價的好處,實實在在的好處可以惠及到整個社會體系。
國內的低成本,的確有利於技術的快速推廣和產業的迅速發展,以至於國內的網路電視輕輕鬆鬆就有幾百家之多,一個十幾個人的小公司,就能運營一家盜版的網路電視了,背後的缺點也越來越明顯。
不過,眼下聽到了羅伯特·艾格的這番話,周不器著實還是深深的受到了刺激。
這未免也太震驚了!
只不過是為HBO電視臺,推出一個正版的網路電視服務,要耗時5年不說,還要耗資9億美元?這特麼也太誇張了!
這簡直比搶銀行還過分。
羅伯特·艾格道:“那是HBO在紐約找的技術服務商,就覺得成本太大了,以至於網路電視的計劃耽誤了很多年。”
“後來呢?”
周不器算是認識到了美國發展“慢”的原因了,網路電視這種東西,早在十年前國內就到處都是了,很多人都是去網咖,去網路電視裡看韓國、日本、港臺的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