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大時代之巔> 第2903章 制度本位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903章 制度本位 (1 / 3)

周紹寧沉默許久。

他因為周不器說的這一套,其實有些「越界」。

現代社會的商業規則,其實都是從國外引進過來的,期貨制、訂單制、違約金制、分銷制、直銷制等等,還有品牌、財務、市場、採購、設計、營銷、售後的公司體系。

簡而言之,就是制度化的商業。

國內幾千年傳統,也有自身的商業模式,不過國內的商業模式都是「人治」的,直到改革開放之前,國內一直都是老舊的那一套,缺少制度性的管理。

就比如人和人談生意。

有沒有白紙黑字的合同,根本不重要,很多時候都是口頭承諾,依靠的就是對「人」的信譽的認可。

現代化的商業模式,則是以最大的惡來考慮人性,把所有的合作伙伴都當成十惡不赦的混蛋,然後用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來約定彼此的合作關係,透過「制度」來確保彼此的利益。

從比較也就能看出來,制度框架下的商業,要更加的可控有保證,更加的有持續性和穩定性。

靠著信譽的「人治」,這個過程中當然不乏一些卓越的信譽無價的大老闆,所謂「一諾千金」、「一言九鼎」。可更多的時候,這種模式根本就缺乏保證。

人在窮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人就不是人了,是人形動物,可以賣兒鬻女。

人在富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也會很容易的道德滑坡,朝著人形動物的方向去變異,尤其是中東的一些王子王爺,連法律都管不了他們,那就真是活成了人形牲畜。

人都不是人了,誰還在乎承諾?

所以「人治」模式就很有風險,如果對方窮到一定份上,就不認賬了;如果對方富到一定程度,也可能就不認賬了。

道德對極窮和極富都沒什麼約束力。

現代化的商業倫理,還得是「制度」下的體系。

用法律框架下的「制度」,來替代道德框架下的「人治」。

周紹寧是從西方留學回來的高材生。

他接受的商業訓練,當然也都是現代化的這一套。

就比如公司裡的組織結構、產品運營、商業營銷和品牌建設,都是有著一整套的制度在背後。

不管是誰來做,都要按照公司的制度按規章辦事。

傳統的模式就不一樣了。

是「以人為本」。

根本就沒有什麼產品營銷和品牌建設。

打造好個人形象就行了。

一個大商人,他的社會形象好,他推出來的產品就吃香。別的不知名的小老闆,要是沒有什麼社會名氣或者頂戴花翎的背書,他的產品就很難獲得市場的認可。

其實就「人本位」,一切好壞,都看人。

人好,產品就好;

人不行,產品也好不到哪去!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